记者 张升明 黄富清
赤壁市陆水湖风景区办事处玄素洞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满山翠竹听涛浪、四季瓜果引人馋。多年来,因山区交通闭塞,虽有满山的财富,却无法外销如同废柴,住在那里的村民依旧过着清贫的日子。村集体也因没有经济来源,能卖的集体财产都被卖不说,反倒欠下40余万的债务。
就因一个“穷”字,有的村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架斗殴、虐待老人等时有发生……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扭转该村贫穷落后的局面,陆水湖风景区办事处在2011年召集全体村民实行民主选举。在村民的推举下,卢祥民当上了玄素洞村的领头人。
打通富裕“振兴路”
曾在村里任过职的卢祥民,深知该村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路的问题。他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着新组建的村支部成员实地查看,然后召开支部会议,讨论修路的方案。最后决定将以前3米的路面拓宽到4.5米,同时,在路的两边再修两条60cm宽,70cm深的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公路。
“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天大好事!地,你们尽管挖,水,随便用。”玄素洞村二组60多岁的老人宋念泉说,为了修路,占用了他家七分多菜地,不仅不要补偿,还自愿从家扯出水管,让施工队尽管用。
正因有象宋念泉一样的村民支持,如今,一条1.7公里长的宽阔的黑漆漆的柏油路,从玄素洞村一组到八组全线贯通,老百姓们高兴地称之为“振兴路”。
有村民的支持,卢祥民感动之余,更感责任重大。他找领导要项目,找部门要资金,每天脚不沾地。不仅修通了“振兴路”,更将该村17组两个自然村的3公里的盘山公路也修通了。
对这一届村委会的为民谋福利、干实事的勤政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自发敲锣打鼓给村委会送去了“为民修路、造福子孙”的锦旗。
撑开公证“保护伞”
“我们说不清,村委会去说。”简单的一句话,如今成了玄素洞村村民们的护身符。
该村6组的卢文尤,介绍了这句话的来由。当年,他与该村村民童某因为山林划界的问题,常年纠缠不清,矛盾闹了好几年。卢祥民领头的村委会换届后,两人找到村委会。村委会组织两家人通过实地查看,现场测量,寻找当年分山林的老人,做了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使得两家人心服口服接受了村委会的处理。
“村民之间的矛盾其实很好处理,只要有耐心,寻找证据与事实依据,什么矛盾都好解决,村民又不是不讲理。”村委会主任卢中平对此深有感触。
该村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靠山林的竹木或是瓜果。山林是上世纪80年代所划分的,当年的经手人大多不在人世,山林的继承人对当时的界线不明确,纠纷大多也是来源于此。
“要想老百姓信服,处理纠纷必须公平、公正。”卢祥民说,为了让老百姓信服,村委会一班人不拖延,不推诿,哪里有矛盾就往哪里赶,了解情况,寻找证据。
近几年来,在卢祥民带领下的玄素洞村,化解历史遗留下来的山林纠纷40余起,使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村民有什么矛盾,在村委会就得到妥善处理。
流淌一股“甘露泉”
现在的玄素洞村,是由以前的群峰村、荆山村和南山村合并的一个村,有17个村民小组,3086人。由于地处山林,人口又多,且居住分散,管理起来很有些困难。但卢祥民不怕,他说:“我们就是让老百姓住得舒服、方便,我们就可以安心了。”
对此,玄素洞村委会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帮他们解决了许多的实际困难。
该村6组的梅泉湾水库损毁,无法蓄水,他们去跑项目,找资金,修了;11组和14组的两口水塘,滑坡严重,修了;8组的公路没有护栏,易发生事故,修了。
还有在该村8组有一眼泉水,名叫荆山泉,当年有着赤壁第一泉之称。该泉水紧靠山脚,另一边就是一条3米多宽的河流。近年来因为环境的改变,只要稍有雨水,溪流就会被河水淹没,而搭在河流上的小木桥也会被冲垮。为此,该村村委会筹资34.8万,将溪水和泉眼之间修了一面挡水墙,以防止泉水被河水淹没。同时,在河流上修建了两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
如今的玄素洞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邻里之间关系融洽。
“现在住着,舒服多了。”村民们发自内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