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精准扶贫 美丽乡村
记者 马俊 通讯员 袁俊
赤壁市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注重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量吸纳贫困户就业,使贫困户、龙头企业利益共享,实现双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咸宁市“十大扶贫之星”候选人孙义平就是这样的人,他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故事在黄盖湖镇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湖北盛丰兴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国营黄盖湖农场杨梅种植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培育特色水果杨梅约510亩,其它四季水果330余亩,从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形成一年四季循环采摘的生态农业园。近年来,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种植基地建设、水果采摘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对劳动力的需求十分迫切,该公司大量使用本地贫困户进企务工,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为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
据湖北盛丰兴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义平介绍,该公司总共每年用工67个人左右,到2014、2015年的时候,为迎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公司吸纳了10多名贫困户,并优先录用他们为技术工人。为了方便贫困户在农闲时节,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岗位,该公司的杨梅山庄还随时为他们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
今年61岁的黄盖湖镇铁山村村民舒清旭原来是黄盖湖农场电镀厂职工,1998年下岗后,一直在外地建筑工地做小工维持生计,怎奈岁月不饶人,尤其是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不得已回到家乡,爱人也患有肝管结石,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经人介绍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公司务工。
2016年,舒清旭进入公司务工后,孙义平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没有给他安排重体力活,工作之余他还可以去揽些零工之类的活计。在每年杨梅采摘时节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也是舒清旭最开心的时候,前来游玩的各地游客日以千计,他的工资也比平常高出不少。“采摘杨梅的时候,中午吃饭都忙,一天最低10个小时都不止,那一个月就能赚3000元,比平时要高三分之一。”
像舒清旭这样的贫困户在公司不在少数,由于公司的杨梅基地是一个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大量采用旋耕机、微耕机、除草机等进行机械化作业,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只需要做些除草、松土、采摘以及园区景观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不用付出太多的体力劳动,还可以给家庭增加一定的收入,当地的贫困户进企务工的积极性十分高。
湖北盛丰兴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义平告诉记者,杨梅基地是以杨梅采摘、旅游为主的全方位旅游基地,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杨梅采摘的时候,基地雇佣的农民工就超过60人,因为游客量多,每天有5000左右的游客前来采摘。农民工兄弟帮助采摘杨梅,每天可以得到150元的报酬。当月,他们的月收入平均每人都能超过3000元。
目前,公司拥有成品杨梅树400余亩,幼苗110余亩,荷花鱼业综合养殖场200余亩,青少年农业科普及“稻草人文化”体验区等,年接待游客30000人次,总产值超500万元。看到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少贫困户纷纷进企务工,孙义平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逢年过节还进行看望慰问。
谈到企业下一步规划,孙义平显得信心满满,他计划在更多吸纳贫困户就业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的形式,优先安排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基地生产与建设,与有发展意识的困难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无偿提供苗木与技术,助其早日脱贫致富,更多地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