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玉关 通讯员 马玲
他们,是赤壁市供电公司陆水湖供电所8位电力一线员工,曾都是原湖北蒲圻纺织总厂的下岗工人。如今,全厂区有数万户居民,只要有用户出现用电问题,他们都义不容辞地前去帮忙修理,尽管那不属于工作之内的事。
近日,记者走进赤壁蒲纺,走进陆水湖供电所,了解8位电力员工与数万户“老同事”的电力情缘故事……
回家过年家里没电,工友半夜两点抢修
今年50余岁的樊友山已从事电工工作30年,在陆水湖供电所已有15年。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过节休假,只要有用户打电话求助用电问题,樊友山必定以最快时间赶到对方家里。
“友山,刚回来发现家里没电?”去年大年三十凌晨2点,原蒲纺下岗工人李开军和妻子从外面打工回家,发现灯不亮,只好拨通了樊友山的电话。樊友山二话没说,爬起床背起工具箱,行走在凛冽寒风中。
借助微弱的电筒光,樊友山经过一段一段排查,终于发现是由于屋内电表出线的接头老化,导致断电。经过半个小时维修,李开军家的灯重新亮了起来。“真是太感谢你了。”李开军抱歉地说道,“要是不能你及时抢修,我们就只能在黑灯瞎火中过年。”
“曾经是老同事,现在是老朋友,何必客气!有事请吱声。”收拾完工具,樊友山又行走在寒风中。
像李开军一样半夜打来电话求助的并非个例,樊友山每年都要遇到七八起这种夜间抢修电话。
“友山,我父亲家突然停电了,你能过去看一下吗?”一个暴风骤雨的夜间,樊友山又接到从广西打来的求助电话。放下电话,樊友山骑着摩托车奔跑在风雨中。
停电用户叫刘利忠,已有80多岁,独居在一栋老房内。到达刘爹爹家后,樊友山在黑暗中借助电筒逐一排查,可一直未发现原因。于是,他顺着线路爬上高高的屋顶,经过半个小时风雨中找寻,终于在杂乱电线中找到原因。
等樊友山把线路维修好,已是夜间12点多,他全身衣服鞋袜都被雨打湿……
樊友山每年都要为“老同事”处理居家线路问题百余起,并且都是义务之举,随叫随到。
上门义务维修安装,九旬老人跪地感谢
与樊友山同样从原蒲纺厂下岗再就业进入陆水湖供电所的,还有七个人。他们都是电工出生,来自低电压维修班、10千伏维修班、弱电维修班。由于专业对口,加上他们对蒲纺熟悉,所以当供电部门缺人时,他们分不同批次进入供电所,成为了供电人,最长时间已有18年,最短也有12年。
在8位电力一线职工中,龚庆每年义务为“老同事”解决用电问题次数最多,达300余次。因为龚庆所负责的片区内,就有5000余户老蒲纺家庭。虽然每次都是户主户内的线路问题,并非供电部分负责,但他都积极帮用户解决。
2018年元旦,六米桥社区一位老婆婆家里停电,打电话给龚庆。龚庆当即就跑去,因为他知道这位老婆婆常年独自带着孙子在家,如果没电,生活十分不便。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房子,线路老旧杂乱,空气开关老化,这是龚庆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也正因为了解这一情况,龚庆5分钟就帮老婆婆解决了问题。
其实,蒲纺这一大片都存在同样问题:房子年代久远、线路老化杂乱,因此经常出现负荷过大或线路老化的断电情况,且很多用户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所以一旦出现用电问题,老人便措手不及。因此,曾经的“老同事”、如今的“电力人”成为帮他们的求助对象。
“有一次,一个90多岁的孤寡老人家里断电,我们及时给他修好,并义务帮他做好漏电保护器检测和安装工作,杜绝引发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同样原蒲圻厂下岗再就业于供电所的王勇介绍,临走前,老人欲跪地感谢,他立马上前制止。这让他更加感受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义务服务年超千次,成为供电所新名片
“一次,原蒲纺的一位老工友打来电话说,早上起来发现家里没电,让我过去看看。我到了他家,他把钥匙给我,便着急上班去了。”在陆水湖供电所工作15年的方向,原在蒲纺厂工作17年,他也经常遇到老同事求助抢修之事,“感谢老工友的信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用户,而是犹如亲人般的关系。
龚庆在原蒲纺工作16年,对蒲纺有很深的感情。为了便于服务大家,他将留守的住户地址编制成册,并上门为老年朋友的手机上设置联系自己的快捷键。只要大家有用电问题,他随叫随到,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因为他的热情服务,很多老人都愿意跟他联系。他都会尽最快速度抢修安装,通过微信、支付宝、电e宝等新型收费方式来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
“每个月都接到几十个这样的求助电话。” 龚庆说,针对一些独居老人,即使没接到他们的电话,他也会定期去走走看看,检查线路,确保他们的安全用电。
如今, 8位电力工友热心助力“蒲纺老友”安全用电的故事,成为了当地邻里争相传颂的佳话,成为陆水湖供电所的一张名片。“每年,8个人加起来上门义务服务超千次,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用电质量。”陆水湖供电所主任沈威介绍,又因为他们与住户亲如一家的关系,当遭遇恶劣天气,“蒲纺老友”也会站在电力职工的角度考虑,宣传抢修不易,助力双方构建友好关系。
因“电”结缘, 用“心”服务。陆水湖供电所8位职工用朴实的感情赢得了数万住户的点赞,用实际的行动演绎着一段段“光阴不老,服务不变”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