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疫区的前方、后方
杨梅
当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宣扬逆行者时,我,作为云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见证了一个个同样不能回家、奋战在疫线的团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谁在第一时间挑起了争分夺秒抢救病患的重担?是谁在第一时间不断排查疑似病例、切断传播途径,避免让更多的人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是谁在第一时间,匆匆告别了家人,坚守在一线,成为了有家不能回的使者?
使者无数,但我熟知的是这么一个团队,也是无数个默默无闻使者的代表——赤壁市人民医院隔离四区的医护人员。当新冠病毒肆虐全国,尤其是重灾区湖北时,1月30日,赤壁市人民医院成为了赤壁市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在医院的总体布局下,本来设有的医院感染科设立为隔离一区,其余隔离病区均需在医院原有科室基础上重组。隔离四区由心内科余从学担任主任、段平秀担任护士长,这样一支由心内科、儿科、妇科的医护人员迅速组建的队伍,成为了一支特殊时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团队。
作为定点医院,意味着赤壁市人民医院的所有坚守者,都成为了一群有家不能回的留守者。余从学主任在接到医院由他挑起大梁重新组建隔离病区的通知后。他的妻子默默地为他收拾了几身换洗衣服。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妻子只是重重地把衣物砸到他手上,说道:“老余,虽然儿子早就坚守在武汉同济医院,本想.....”停顿了几秒后接着说:“哎,你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个父亲,我知道你身上的担子,放心去吧,家里有我。”说完,把头扭开了。余主任假装没看到妻子眼中闪烁的泪花,带着妻子重重的寄托奔赴到了隔离四区的病房里。
作为护士长的段平秀,同时也是一位女儿、一位有2个孩子的母亲。在接到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通知时,她的丈夫已在抗击疫情隔离点连续值守了5天。她再走,2位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但是,疫情即为战情,段平秀没有退缩,毅然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把2岁的儿子送到了公公婆婆家,9岁的儿子托付给了自己的母亲。临行前,她紧紧地抱了抱她的两个宝贝,因为她不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是归期。9岁的儿子在给她的信中写到,“希望月亮代替我守护妈妈,抱抱妈妈。”
信息上报员叶键告诉我,他工作时间不长。刚结婚的他,还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把他从枕边人身边夺走。临行前,妻子虽然饱含泪水,但仍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叮嘱道:“你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记住,我和宝宝等你回家。”小叶一脸茫然地看着新婚的妻子,原来妻子也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多想留在妻子身边,呵护她们母子,但是,前方还有一堆工作任务等着他。他用力抱了抱妻子,向岳母鞠了一个躬,留下了一句:“妈妈,只有拜托您了,我会平安回来的。”说完,他就赶到了医院。
……
这样一个团队,只是无数个同样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湖北医护的缩影,是无数个“前方有你,后方有我”的展现。作为一个和他们一起奋战了28天的云南医疗队队员,我更能见证湖北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的担当,体会到他们后方家园默默的陪伴与支持。
大家都是平凡人,但平凡人的世界却不平凡。他们总能够在狂风中找到自己位置,用温柔得体的方式去应对。一堆沙子是松散的,但每一个平凡的华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这一堆堆沙子就能筑起铜墙铁壁。新冠病毒,你感觉到害怕了吗?
作者杨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干疗科副主任医师、干疗支部宣传委员。她在16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2016年曾获“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优秀病例”比赛云南省、全国总决赛冠军。抵达赤壁后,她白天战斗在医院隔离病房,夜间战斗在一线战地记者阵地。她配合队长带领医疗队员了解疫情,明确疫情防控要点,辅助做好疫情防控战略部署调整、疫情防控机制优化等工作。临床工作之余,还肩负全队宣传工作,写下大量援鄂日记,相关简讯、新闻稿件分别在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媒体刊发。
编外:
2月22日,离开家27天的杨梅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她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离开家27天了,今天收到爸爸的来信。我深深的自责,女儿让你们担忧了。但是您的女儿,在内心深处,已经对来不及好好道别的您和妈妈,不知说了多少遍对不起,多少遍感谢。
真的很感谢所有抗战在疫线的家人们,是你们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后方家园,才有我们在疫线安心地工作。也感谢各级组织、领导,是你们为我们的后方家园筑起了最坚定的力量。
今天,我们的队友们都在说,我们想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各级领导对家人的关心与关怀。请相信,虽然我们每一个人仅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是神州大地上不止是我们一个医护小分队在战斗。感谢、感激、感恩!
来源:云南援赤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