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3时许,我市最后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至此,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整市清零。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是对初心使命的考验、应对风险的考验、治理能力的考验、战斗精神的考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部署、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着力书写抗“疫”的答卷。
果断有力的咸宁行动
新冠肺炎来袭,市委市政府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谋划、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推动。
在这场硬仗中——
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当天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不过夜。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一项项防控措施密集出台。
1月20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当晚发布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令。
1月21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我市迅速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打响了全市疫情防控救治的阻击战。
市防控指挥部成立第二天,建立图、表、线分析制度,定期召开会商会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汇集—分析—研判—推送—核查—反馈”数据应用闭环,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有效性。
1月24日起,我市按照“五个严管”要求,对全市所有村组、社区、小区、居民点实行24小时最严格封闭管控,持续强化离咸返咸通道管控,继续实行交通管制,严防疫情输入和输出。按照疫情防控任务轻重,把社区网格(小区)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实行分类管理,提高防控措施的精准性、科学性。
1月25日,我市将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作为“战时医院”,千方百计增加病房和床位,打足“提前量”。前移甄别关口,对所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所有发热留观病人进行核酸检测和CT筛查,做到早收早检、早诊早治。
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1月31日,咸宁市防控指挥部发出通知,以“九严”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农村地毯式摸排“三类人员”,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严控各类聚集性活动;严打村民聚众打牌赌博……
在这场大考中——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深入疫情一线把握疫情,率先督导检查解决问题。县(市、区)实行县(市、区)、镇、村三级党委书记把责任扛起,全市形成"四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工作格局。
市委书记孟祥伟多次深入咸安区、赤壁市的乡村、社区,明察暗访防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重点事项。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先后深入通山县、嘉鱼、咸安区等地,暗访调研督办疫情防控工作。
我市组织4.6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推广社区疫情防控“674311”工作法。”将干部、街道及社区、志愿者、民警、居民、物业六种力量下沉到小区;规范制定出入管理、体温测量、密接排查、防疫消杀、代购配送生活用品等七项具体工作内容;坚守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道防线;在社区防控中做到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以上内容用一张表体现出来,张贴在小区门口并发在小区业主群里,方便群众生活,接受群众监督,对疫情防控日常工作坚持每日一报告。
全市所有扶贫工作队变身防疫工作队,奔赴各地,驻村协助防控工作。从公检法司安、卫健、疾控等部门抽调182人,组建7个工作专班和42个流调小组,市县联动、快速反应、深查细排,尽最大努力把潜伏的隐性感染者全部找出来。
对“四类人员”多次开展网格化、地毯式全面摸排。目前,累计排查297万人。
战疫中,我市还坚持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组织开展“亮身份、践初心、比作为”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大力嘉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严肃问责。
有用管用的咸宁“药方”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运用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其治愈出院率达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城县是咸宁第一个在院救治确诊病例清零的县。通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蔡天晶介绍,通城较早清零,源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救治,所有收治入感染区的患者,均使用了中药治疗,且随国家、省、市、县下发的救治方案及病人病情发展随时调整中药处方,疗效明显。
咸宁抗疫,一开始就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市委书记孟祥伟十分重视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提出“要根据医疗专家的意见,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药贯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始终”,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
重视中医的指挥棒下,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中医中药,全力支持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与病毒展开了赛跑。
1月26日,市中心医院率先启用中医科副主任傅勃研制的肺炎1号方,发放给所有一线医务人员服用,以增加免疫力。
1月27日,一则有关“中药方剂成功治愈疫情重灾区老年患者”的微信推送,引起了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高度关注。随后,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市中心医院院长杜光联系上中药方剂的研发人——崇阳籍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中西医双博士后王维武。
王维武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多年的科研成果“肺毒清”方剂。他说,“肺毒清”方所含12味中药,有的抗病毒、化咳平喘,有的疏肝活血、调节体温,有的增强免疫力,综合协同,在人体内筑起一道“防火墙”。
1月31日,经专家组讨论研究,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下发各县市参照试行。市政府就中医药防治工作专项拨款800万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要求,“切实安排好中医药治疗资金,积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
2月1日起,我市安排了中医专家到各县、市、区医院开展中医诊疗,让中药使用基本覆盖所有病例。高峰时,市中心医院有80余名患者。傅勃和同事们发现,除了极少数患者因有基础病,症状比较复杂,大部分患者症状基本一致。
嘉鱼县新冠肺炎中医治疗专家组成员、县中医院主治医师骆清2月9日参与了一起新冠肺炎重症男性确诊病例会诊。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他开了5副中药汤剂,患者服用后腹泻乏力、发热不退、咳喘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13日起,又连续吃了3副中药,重型转为普通型,目前这名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2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来咸宁检查工作,对我市率先将中医药用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专家介绍,我市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中药使用率达到97.56%,普通及轻症患者使用达到99.86%。
彩云之南的咸宁奇迹
咸宁战“疫”,来自云南省的强力支援,成为极重要的支撑力量。
出人、出力、出物……我市缺什么,云南送来什么。1月27日,云南13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首批援助医疗队,驰援咸宁。
2月12日,355名来自云南各医院各科室最强、最具实力、最有经验的医疗骨干,再抵咸宁。云南援咸医疗队和咸宁医护人员深度融合,被编成7个医疗队和1个疫情防控队,和当地医护人员肩并肩投入战斗。
2月13日,咸宁—昆明远程生命线连接成功,两地专家通过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对患者远程会诊,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治疗方案。
2月14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滇鄂医生携手为一位新冠肺炎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生命的诞生,让人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2月15日,云南医疗队正式进入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监护病区,指导、接管该市疑难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新冠肺炎ICU病区主任、护士长分别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玮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邓小丽担任。
新冠肺炎ICU病区集中收治各县(市、区)医院经过专家评估,申请转诊的重症、危重患者。云南医疗队派出包括23名医师、43名护理的强大阵容,涉及重症医学、急救医学、呼吸、感染、外科重症、内科重症、老年重症、心内科、精神病科等专业。 当天,云南省捐赠的两台负压救护车抵达咸宁市中心医院。原本,这两辆负压救护车是云南为抗击本省疫情订购,得知我市只有三辆负压救护车,危重症患者转运存在困难后,云南省当即决定——调转车头送往咸宁!“云南捐赠的负压救护车,好比雪中送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郑波说。
2月18日,云南第一批到咸宁的医疗队救治的一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这是云南医疗队治愈的首位重症患者,也是咸宁市治愈出院的首位重症患者。
2月19日,云南医疗队帮助救治的一位96岁涂爹爹正式出院。这也是云南医疗队来到咸宁之后,治愈的最年长的新冠肺炎患者。
这是一场抢救生命的奇迹。
通山分队队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建林记得,老人被送来时,完全无意识,大小便失禁,病史显示老人患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症,肺部除了新冠肺炎,还有细菌感染症状,病情十分严重。
何建林立即会诊制定详细治疗方案,在抗感染方面进行调整,加强雾化、排痰,适度补给营养。其后的抢救,每一步仿佛在走钢丝。因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又不会主动呼救,所以只能靠医护人员细心观察。饭,大家轮流喂,少食多餐,最多的一天6次;水,看到老人嘴唇干了,就将吸管送到嘴边。
经过半个月治疗,涂爹爹的气色逐渐好转,不发烧,不咳嗽,生命体征稳定。
2月22日,咸宁市首批危重症病例治愈出院……
云南省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许勇刚说:我们医疗队把咸宁当成了家,把病患当成了亲人, 战疫一线,没有一人退缩!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在云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迎来春之声。
“清零”并不意味着结束,大战还在继续,大考还在进行。市委书记孟祥伟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慎终如始,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