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魏保东
在4月27日出炉的咸宁市70名劳模代表中有这样一名土生土长的赤壁人,在外建功立业的他始终不忘家乡,2018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本着家乡情结、教育情怀回乡投资教育事业,在赤壁市黄龙创办了赤壁市和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限公司,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起“研学教育”这一家乡品牌,他就是赤壁研学小镇营地总经理刘远鹏。
4月28日,当记者看到刘远鹏时,戴着一顶草帽的他正在综合实践基地的操场上顶着烈日除草,黝黑的皮肤、布满茧子的双手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正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年轻人,在谈及回乡创业原因时目光显得炯炯有神。
赤壁研学小镇营地总经理刘远鹏:
当时选择回乡投资教育项目,本着两个核心因素,一是因为我是家乡人,从家乡出去打工,后来在福建沿海做了一定积累,教育科技方面的投资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二是因为我本身也是师范院校毕业,本着教师的一个情结,这两个方面促成了我选择回乡投资教育项目的节点,市委市政府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在招商引资推介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所以我当时选择回来投资兴业。
“一个人富不算富,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做点事,为家乡经济发展尽点绵薄之力。”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和实力,刘远鹏创办的赤壁研学小镇营地在2019年火热开营,并且在国家对“实践教育”的政策支持下,经过3年多时间深耕,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研学拓展基地(陆逊营寨)从第一期1.2亿投资增加到了5个亿,从原来200亩占地面积扩展到了3000亩,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综合实践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把赤壁研学教育模式推介出去也成为了刘远鹏的目标。
我们要把家庭教育、校园教育、营地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结合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支点,打造成综合性的实践教育体系,围绕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咸宁的标准,甚至咸宁的标准成型以后,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这是我们在2021年定的一个目标。
提出并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三大基地的建设,记者还跟随刘远鹏来到建有50亩特色农业种植棚的劳动教育基地,水果黄瓜、火龙果、圣女果、草莓等品种长势喜人,在这里,刘远鹏讲述了建一座湖北省首家劳模工匠精神体验馆的想法。
我们准备打造一个把咸宁市现阶段的劳模代表、先进工作者代表,准备把它导入引进到基地来,建设一个劳模工匠的体验场馆,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建一个玻璃的大棚,既做展厅,又做展馆,同时核心是要做成大中小学生在室内实现劳动生产,引发孩子们热爱劳动,要感觉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
“咸宁市劳动模范”称号不仅是对赤壁企业家刘远鹏勇攀高峰、锐意创新精神的肯定,更是对他创建的赤壁“研学教育品牌”的赞扬,激励着他在教育事业中持续践行劳动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赤壁市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吕蓉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