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卫健局三楼的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也是走进赤壁市红会的抗疫史。
“红色捐赠”与“四零”
3月19日晨,赤壁市红十字会接收了最新一批捐赠物资:9000箱“六个核桃”。捐赠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价值61.5万元。它们由15名志愿者,迅速卸运、分发到位。
这是中国红基会转赠、赤壁市红会接收的最新一批捐赠物资。“红色捐赠”,名副其实。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邓敏提供了一组数据:从抗疫开始以来,截止3月19日12时,已累计接收捐赠46批次、85831件,其中,定向捐赠23161件、非定向捐赠62670件,折合人民币10030858.56元。
在编2人,联系、争取到1000余万元捐赠物资!
“每天都有捐赠,定向非定向。每天报表要报送8一9个地方,至少花一个多小时。”邓敏说。捐赠无小事,各级都抓得很紧。头一天的捐赠物资数字、出入库情况,都要形成电子表格,报送市防指、各级红会及相关领导。接收登记表一式三份,中国红基会、捐赠单位、接收单位各一份。
“2月6日以来,各种文本就有600多份。”从邻近办公室,邓敏搬来一个纸箱,沉甸甸的。里面是捐赠需求、方案、请示、公示、报表、信函、文件、宣传稿……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整理归档,规范,完善,条理清晰。
邓敏语速很快,思路跳转。从她的叙述中,我整合着事实。
专职副会长马瑜庆则谈到:“压力大”,“硬是像打仗。”很多时候,压力是无形的:“不怕没有东西(捐赠物资)来,而是怕东西来了没管好、用好。”捐赠无小事。一旦出现捐赠物资分配出错、被浪费乃至违纪违法情况,责任就大了。所以,市红会对分发捐赠物资要求很严,物资被送到相关接收单位后,必须授受双方各两人共四人签字交接。
市红会严格按照捐赠法,对捐赠物资分发坚持一线原则、特困原则、需求原则。
“一个总的原则,即来即发,捐赠物资在最短时间分发到位。”及时收发,及时公示,确保零库存、零死角、零差错、零投诉。
这很难,但市红会做到了。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前瞻性,提前做好准备。接到上级红会捐赠文件,赤壁市红会立即做好方案,联系好志愿者。捐赠物资到达后,立即按方案,以最快速度卸运、分发下去。
他们的叙述背后,隐约可见一个未曾言明的情结:对红会的某种信任危机,绝不能在此重演。这是赤壁市红会的“速度与激情”。
2月9日,上海一位女士要向湖北捐1000个口罩。起初,她不肯跟红会打交道、捐给红会,而想直接捐给另一个城市。邓敏得到这个信息,立即与她联系,再三做工作,她终于同意。几经周折,这批捐赠物资到了。这时,邓敏憋在心里的委屈爆发了。“这一次我真的哭了。”争取回来的,不止是一批物资,更是红会的被认可,这是双重意义上的胜利。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
仅有2名工作人员的赤壁市红会,短时间内争取、接收、分发1000多万元捐赠物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早晨7点半到办公室,晚上9点半、有时10点多回家,每天12一15个小时的工作量,长时间超时长、超负荷运转,成为他们的常态。
马瑜庆“主外”,负责捐赠物资的收发。大年三十,相关市领导给他打电话,要求市红会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同时发动志愿者参与。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忙得停不下来。他每天要跟多位领导请示、汇报捐赠情况,不管下雨下雪,每天在外奔波,现场处置捐赠物资,累得脸都肿了。
3月8日,中国红基会送来一批总值114万元的捐赠物资。当天大雨,出门不便,许多接收单位迟迟未到。马瑜庆冒雨一直守候在现场,直到捐赠物资全部分发完毕,才放心离开。
物资发放之后,为了督促终极分配不出问题,确保物尽其用,马瑜庆亲自打电话,挨家督办,核查捐赠情况。严格按照要求,提交确认函、分配花名册、公示照片等相关资料。不合要求的,要求重新分配,重新提交,直到符合捐赠要求为止。
“主内”的邓敏,已在红会工作13年多,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每天与咸宁市、湖北省红会乃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保持频繁联系,尽可能争取抗疫捐赠物资。
有一个数据:联系申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物资,价值5577060元,占赤壁市红十字会接收捐赠物资总值的55.5%(不含中国红基会通过其他途径转赠赤壁市红会物资)。
1月27日,中国红基会计划将一批医用防护物资直接捐赠赤壁市。但各地疫情告急,这批物资被转送到更加急需的城市。为了弥补“损失”,中国红基会随即另外联系,将1379件总值101.4万的安纽希婴幼儿用品转赠赤壁市,极大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和隔离点婴幼儿需求缺口。
在红会工作多年,邓敏善于识别捐赠方真实意图,大胆中止了个别动机不纯的捐赠活动。在收发捐赠物资过程中,无论是对主管领导还是上级红会,她也敢于谏言,察觉问题立即督办整改到位。
抗疫以来,邓敏设计工作报表22个(套),累计起草分配方案、需求请示、整改报告、工作总结、各类函件、督查通报、制度职责、捐赠报表等相关文书100余份。她设计的报表和文书,多次受到市防指、各级红会、相关单位好评。
“工作时长太长,中午又不能午休,扛不住了。”“每天都要倒,吃药支撑着。”“不是一般的忙。”“我这几天忙昏了,天天接打各种捐赠电话。”“这段时间说话太多了。嗓子都说坏了。”这是邓敏,也是赤壁红会人的共同感受。
志愿者流汗不流泪
“写志愿者。他们出力、出汗还出油。来了捐赠物资,一叫就去,55吨、50吨的大卡,一卸半天。”市红会专职副会长马瑜庆说。邓敏也说:“捐赠方和志愿者真的有很多感人的事值得宣传。可惜,我没有时间写。”
众多捐赠物资,需要依托志愿者完成捐赠流程。市红会招募了31名志愿者,云南捐赠的33吨西瓜,河北捐赠的55吨蔬菜,中国红基会捐赠的300多万元医药用品……都是在两天之内,全部发出,做到零库存,志愿者功不可没。
“搬运工”、“跑腿哥”、“送货师傅”、“数据员”、“守门员”、“叉车工”、“电焊工”……疫情防控阻击战场上,他们的角色多变,他们的身影无所不在。
在市红会,笔者见到了几位志愿者。志愿者汪庆明,自始至终埋头工作。2月18日,通过招募,他走进市红会,开始了志愿服务活动。做捐赠物资的登记,拟定捐赠物资分配方案,跟进方案进展情况,对接方案审批和签发,回收签收确认函,核对签收情况,督查物资使用去向,回收最终受益对象签字表……他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受到红会领导好评。
志愿者鲍志华作为防控物资运送组成员,一直自带车辆,协助市红会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赠物资,一批接一批运抵赤壁,他没有落下一次,把搬运工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说,只要扛得住,我都愿意出一份力。采访中,说到动情处,这位50多岁的汉子,竟然潸然泪下。
志愿者魏萍,因为临近小区有确诊病例,管控人员始终坚持不予放行。她就在家里工作,听从市红会安排,组织、调配志愿者,为志愿者搞好后勤和管理工作,为这次疫情防控物资志愿者先锋行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疫开始以来,志愿者共出动230人次,为市红会卸运46批次捐赠物资,总重量300余吨。
志愿者也需要管理和爱护。市红会提前为招募的志愿者办好通行证,建立临时工作群,指定专人负责。有装卸任务时,多方协调,给志愿者放行,并要求他们做好个人防护。没有装卸任务时,要求大家一律在家隔离待命,不得擅自出行。既圆满完成了任务,又保护了他们。
“每天就是这样战战兢兢,默默祈祷,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疫情终于结束,总算没有趴下。但是,整个人像抽空了一般……”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夙夜在公,兢兢业业,《诗经》的诗句,正是赤壁市红十字会人的写照。
来源:通讯员 姜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