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建国60年,赤壁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赤壁人民文化素质。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我市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赤壁的发展增添了辉煌灿烂的重彩,为赤壁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群众积极集资办学,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后,建立了稳定的教育投入机制,保障了教育发展资金,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启动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房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大力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义务教育不断巩固
建国以后,全市的初中、小学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后,初中、小学的数量骤增,但教学质量很低。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蒲圻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恢复正常秩序。
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蒲圻市开始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7年,全市有小学281所,在校生59635人,初中56所,在校生16900人;1989年,蒲圻市普及义务教育试点赵李桥镇成为全省第一批实行初等义务教育的镇;1994年,全市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7年,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国家教委的“两基”检查验收。次年,赤壁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市);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新机制启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义务教育被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一步步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上得起学的目标;2007年秋,全市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免费成为现实。
三、高中教育成绩斐然
解放以来,高中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中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农村高中逐步撤并,城区高中不断扩充,民办高中发展迅猛。近年来,赤壁市高考一直保持咸宁市各县(市、区)领先地位。2009年,全市共有4672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过第一批重点本科控制线人数459人,过第三批本科线人数2355人,过第四批录取分数线的有4378人,一本上线率、一本绝对人数等各项指标均居咸宁市各县市区之首,两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省领先
初解放时,蒲圻县没有职业教育学校,到1959年,创办了蒲圻县卫生学校。1965年在车埠中学附设农业机械班,到1978年前全市只有2所职业中专,在校学生400人。1976年全市办起了7所共大,1977年全部停办。目前,全市有职业技术学校和非学历职业培训学校15所,是1978年的近7倍。在校学生17741人,是1978年的44倍。普职招生已达到1:1的比例,提前2年达到并超过《国家教育振兴行动纲要》中提出的职教发展目标。
2002年11月,赤壁市出席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并作了典型发言,官塘驿镇成校被评为全省15所教育兴农示范基地之一。2005年我市被授予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市),是咸宁市唯一的一家。
2005年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12月2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抓就业抓出高入学率”为题,报道了赤壁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
五、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解放后蒲圻县学校有公办、民办、公有民办三种形式。文化大革命后,中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全市民办公助学校达到200多所。1993年以前,赤壁市没有一所民办学校,1993年由教育局退休老干部创办了改革开放来第一所民办学校(启慧学校),1997年至1999年度,城区发展私立幼儿园8所。
2002年以来,赤壁市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民办学校(包括幼儿园)38所。其中民办学校19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18.8%;在校学生25814人,占全市在校学生的29.3%。
六、教育改革成绩显著
文化大革命前17年,全县基本完成了改造学校旧教育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任务。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县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教育方针被践踏,各种教育不能正常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教育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据1983年至1984年统计,全市在省级以上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的教研论文达30余篇,地区级采用50余篇。
1998年在全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1999年大罗湖中学作为湖北省初中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赤壁市被省教委列为素质教育试验区和科研兴教示范县(市);赤壁市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市;1998年至2000年赤壁市先后被定为“省活动课试点示范县(市)”、省多学科综合改革实验先进单位、省地方课程改革与实验先进单位;初步建立起“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2年,赤壁市被确定为全省23个新课程改革实验县(市)之一;2002年4月份,湖北省“落实全省基础教育会议精神,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现场会在赤壁市召开,会上全面推广了赤壁市教育改革的经验。6月20日,时任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亲自批示宣传推广赤壁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赤壁市基础教育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咸宁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赤壁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电视台将赤壁市誉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省及全国有50多个兄弟县(市)陆续前来学习参观。2008年,赤壁市被评为“湖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
建国60年来,赤壁市逐步实现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赤壁市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以优化资源为抓手,着力打造均衡教育;以特色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特色教育;以德育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育人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力打造品牌教育;以安全教育为抓手,着力打造和谐教育。坚持追求教师队伍专业化、课堂效益最大化、质量评价科学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极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实现赤壁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王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