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与新中国的前世今生
策划、编撰 记者 姜 洪
新中国最高领导层决策兴建三峡试验坝
赤壁市陆水大坝,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为长江三峡工程修建的一座试验坝,“它起步早,起点高,影响深远,为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是经中国最高领导层决策,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兴建。
中国新时期农村制度变迁的标志性文本
1979年初夏,两位北方客人来到中国南方长江中游古战场,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发生地——湖北省蒲圻县赤壁公社。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60天后。
那一天是6月2日。在幽静的南屏山麓凤雏庵旁赤壁公社会议室,新华社记者杜导正、丁贵安同赤壁公社党委书记田际成和几位农村基层干部,就当前农村形势进行座谈。
6天后,1979年6月8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播发杜导正、丁贵安采写的新闻《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成为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农村报道影响巨大的一、二篇稿子。
转年深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次全国好新闻评选——1979年好新闻评选揭晓。共评出好新闻31篇,其中一等奖6篇,分别反映了当年度的重大事件或主题:中越边境战争,农村政策、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活从匮乏到丰富,反对官僚主义等,《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名列第二。今天,新闻研究者认为,它已成为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一个历史性纪录,经典性文本。
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片
1979年,广州军区剧作家梁信开始电影剧本《赤壁大战》的创作。
梁信先赴长江考察赤壁旧址,凭吊古战场。然后,辗转于京、沪、湘、鄂、粤等处搜集史料。一年后,梁信写出了剧本初稿。
1983年10月,彼此尚无一面之交的梁信,将他刚刚完稿、打印得相当模糊的14万字剧作《赤壁之战》寄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0月15日,胡耀邦会见法共代表团时,对陪同会见的文化部副部长丁峤谈及“梁信的新作”,并说他已经写了回信……
耗资千万元的历史巨片《赤壁之战》由中国新时期最著名的导演谢晋执导,原计划1985年开拍,1986年拍成,将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影片。
最终梦圆“赤壁”的是另一位著名导演。2008年,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导演的巨片《赤壁》全球公映,创下中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巨、票房收入最高的经典记录。
享誉中国诗坛的赤壁诗人
198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全国新诗评选在北京揭晓。赤壁籍军队诗人叶文福以诗作《祖国啊,我要燃烧》折桂。
新时期以来,叶文福发表政治抒情诗《将军,不能这样做》,轰动全国,一举成名。叶文福成为新时期中国政治抒情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005年11月17日,赤壁市会议中心,湖北省作家协会、《诗刊》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和赤壁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暨追忆饶庆年诗歌朗诵会。
1947年生于赤壁市羊楼洞的饶庆年,被誉为新时期湖北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中国诗坛乡土诗有代表性的人物。
世界 人口 地理学中的赤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纺织城著称的赤壁进入世界人口地理学家的视野。他们注意到,我国一些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如五十年代的鞍山、抚顺、包头等,七十年代的渡口、黄石等,青壮年中男性人数远远超过女性;而在咸阳、蒲圻这样的“纺织城”中,女性又超过了男性。他们由此提出,在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应把人口的性别构成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再造中国南北交通要道
1958年11月,郑州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主席驱车南下,来到湖北,在武昌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的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的若干决议》。
八届六中全会结束后,毛泽东主席乘专列到南方视察。武汉铁路局江岸机务段478号胜利型机车将专列牵引到蒲圻,交长沙铁路分局牵引。
专列经过的京广线,是纵贯中国南北的交通主动脉。
2006年6月23日,武广快速铁路专线动工。专线全长995公里、投资930亿元,将于2010年建成。是我国铁路目前开工建设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多的客运专线。建成后,列车时速达200公里以上,从武汉到广州只需5小时。
武广快速铁路专线在鄂、湘、粤三省设车站25个,湖北境内包括新赤壁等4座车站。
长期以来,京广铁路线运输利用率已到极限,京广线武广段更被公认为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2004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广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是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今天,除京广线、武广快速铁路外,通过赤壁的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还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赤壁的交通要道地位进一步凸现。
进入中央委员会的赤壁人
2007年10月21日,在当天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中,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石大华(赤壁籍)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司法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训秋(赤壁籍)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此前的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训秋、石大华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影响了新中国领导人的一本书
1975年底,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了施密德。谈话伊始,毛泽东就提到四个德国人的名字,说其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这四个人。他们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海克尔。
据袁志英先生考证,毛泽东所研读的是祖藉蒲圻的近代著名人物马君武的译本。马君武在二次留德期间翻译了海克尔的《宇宙之谜》。1916年到1917年间,该译本在著名的《新青年》杂志上连载,给这位后来深居紫禁城的伟大老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毛泽东晚年对当代中国影响极大的不断革命论和海克尔的反对任何“最终状态”密切不可分。
绝地反击:从1927开始
现代的党史工作者写道:1927年夏,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场难以释怀的噩梦。人头落地,血洒街头,迫使他们拿起枪杆子。这是中国一批彻底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对政治虽不比书斋和线装书更内行,但政治斗争既然已经延伸为战争,那么就别无选择了。
在中共中央的部署和湖北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以蒲圻为中心,于1927年9月9日爆发了鄂南秋收暴动,被《剑桥中国史》称为1927年秋冬中共领导的四次最重要的武装起义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绝地反击,踏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漫漫长路。
湘鄂赣:百万工农齐踊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蒲圻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略区域。它位于湘东北、鄂东南和赣西北,地处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之间,扼长江和粤汉(京广)铁路,有幕阜山脉横贯其中,全境横宽三百余里,纵长千余里。
万山红遍的年代,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大冶兵暴、攻克长沙;红五军、红三军团、红十六军(师);彭德怀、滕代远、邓萍、黄公略、程子华、何长工、贺国中、高咏生、钟期光、王首道、袁国平、谭启龙、萧克、黄克诚、江渭清、吴德峰、柯庆施……都是和湘赣鄂相关的重要语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