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的新赤壁,她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撑起了社会和谐稳定一片天。与咸宁市周边县区相比,赤壁市块头最大,参保人员最多,离退休人员是南山3县的总和。而在周边县区每年的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有的甚至全年倒挂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赤壁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连年递增,历年结余7000多万元,确保了全市3500多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赤壁市机关事业保险局全体干部职工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千方百计,大胆作为,缔结出丰硕、甜蜜的胜利果实,揭示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方兴未艾耐人寻味的核心真谛。
攻关 把保费征缴的难度变为进度
赤壁市机关事业保险局成立于1993年,最初全市参保单位才10多家,参保对象为1000余名合同制工人。这时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处于试点阶段,全国乃至全省都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各地出台政策五花八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赤壁市也经历养老保险申报核定不准、缴费基数不统一、参保随意性较大的不成熟阶段。当时,一些单位的干部职工对养老保险认识也不足,认为自己端的是"铁饭碗",退休了单位发工资,交养老保险费干嘛?这个阶段经历了7、8年,参保单位从当初的十几家发展到几十家,到2000年只有50多家参保,每年全市征收的保费才500多万元,每个参保单位月均缴纳几千元,还不太情愿。这是为什么?这是观念不新,思想不解放。进入2002年,市机关事业保险局局长张周初带领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外地经验,调整工作思路,着力促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对象思想观念的转变。该局通过电视报刊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先后在城区乡镇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采取向主管单位送通知和电视上播放滚动字幕等方式,动员干部职工续保缴费。还通过网站、报纸、文艺晚会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法律法规。同时,争取市政府三次出台指导性文件:一是出台赤政发[2002]34号文件,明确规定全市参保对象、保险费的征集标准和比例;二是出台赤政办发[2004]128号文件,强调全市所有参保单位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基数比例,已参保的100多家单位必须重新测算,该补缴的补缴,确实无法一次性补缴的签订协议分期缴纳,做到一碗水端平。单此项举措就使养老基金增加2100万元;三是出台赤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离退休的审批、核定、发放标准;凡单位或个人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足额补缴,再办理审批手续。这三道文件出台,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带来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进入具体操作阶段,仍有较大难度。128号文件下发后,该局需要重新测算全市所有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共有100多家单位,工作量非常之大,还有部分单位养老金中断需要续保,有的单位对养老金重新测算不够理解,还片面认为这是在"黑"他们,不予配合。对此,该局干部职工多次上门与相关单位勾通,让大家认准一个"死理":不管哪个(机关事业)单位,不能简单地从缴费数据上比看多与少,更不要心里不平衡,大单位人多,缴费总额就多,小单位人少,缴费总额就少,但每个人缴费多少都是按文件规定的,否则,直接影响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不断深入人心,得到大多数单位干部职工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但难度也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保费续缴和清欠两方面。该局针对实际情况,与相关单位签订还款协议,分期缴纳,为保证历欠养老金到位,该局对其征收进度月月摸底,每季度通知欠款单位一次,还多次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下发欠缴通知书,督促相关单位按期缴款。他们在工作中认识到: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措施制约。该局结合实际,每月在支付养老金时,先审核参保单位的养老金是否缴纳到位,历欠的养老金是否按协议缴纳,未足额缴纳的,暂停发养老金。参保单位新增退休人员的必须补足养老金。这种貌似消极,其实积极的办法收到良好效果,一些参保单位到了离退休年龄的干部职工和已经离退休了的人员,就会反过去找单位足额补缴养老金。多年来,该局推出种种举措,大大减少了新欠保费的发生,有力地保证了养老基金的征收到位。
但仍有少数单位的保费清欠难,像一块难啃的骨头一直摆在该局面前,对此干部职工没有丝毫松懈,虽然有着共同的感受:保费清欠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还得“上"。有的单位欠费多,签订协议也不履行,大都采取推、拖、躲、拒4招"对付"。然而,该局始终都是有备出击,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分片包干,亲自上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再难也不打退堂鼓。
针对"躲"的情况多,该局工作人员从来不事先打电话通知相应的参保单位,如果电话一打,你人没到,对方有关领导就可能回避了,在这上面,他们不知跑了多少空档,每跑一趟还必须正确地选择时间,要么来得早,要么来得巧,路远挤公汽,路近靠步行,就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孜孜以求地办事。有些单位的同志被他们这种认真的作风感动了,便悄悄说,下次局长在家,我打电话你快来。得力于一些"卧底"配合,保费清欠的障碍扫除了一些,但也不能完全奏效。该局班子成员就亲自带队,分片跑一百多家单位,向参保单位发放征缴养老保险金告知函,阐明缴费政策、要求、缴费时间等内容,上门用语客气、亲切,大多数单位领导被该局的忠诚服务所感动,对为干部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而必须缴纳的保费不再拖欠。可也有少数单位领导不支持,还打电话冷嘲热讽:你们保险局写的通报大作拜读了,文笔不错,只是养老保险这个钱,不是你们自己的,何必那么认真呢?
该局负责人解释:这个钱并不是我们单位要收,是为你们单位干部职工收的养老保险费,交足了(养老保险费)可以给你们的干部职工建账户,发手册,这样你们的干部职工就放心,更加安心工作,这是民心工程。你想想,要干部职工干好工作,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将来退休了老有所养,这个钱交了值得!
尽管说服了一些单位主职领导,但还是存在"钉子户",对此,该局负责人总是亲自上门,虽然和一些单位领导的职务平级,有的单位领导职务还比他高,不管怎样,他不打电话,而是带工作人员一起出去碰,这一家的领导不在家,就到另外一家。有一个系统下面有近10家单位,欠缴保费180多万元,签订的协议到期几年仍不履行,2008年底2009年初,该局清欠人员三番五次上门。有一次,正好碰见"一把手"在办公室与人谈话,清欠人员坐了半个小时的冷板凳。那位局长把别人的事办完了,按一般礼仪应问一问久坐这儿的清欠人员有什么事,可是那位局长却找人来商量他们局里的事,而且是东扯西拉,清欠人员便主动找那位局长,他说,你等会儿,这一等又等了半个多小时,那位局长和另外的人还在聊天,清欠人员考虑还有其他单位要跑,如果这样等下去,等到下班也不会有结果,便硬着头皮,把清欠保费的省市文件拿出来给那位局长看,他反而质问清欠人员:你就为这个事找我?难道你不晓得我们的情况不好?有钱了再说吧!言毕扬长而去。当时,清欠人员心里发凉,心想我为参保职工着想,参保单位都这样对待,我们的职工做工作就更难哦!
清欠专班的同志经常无功而返,还受了一肚子委屈,有的唉声叹气,显得很无奈。该局负责人多次在会上安慰干部职工说:"这项工作难做,却是为了参保职工,为了保和谐稳定,不能埋怨任何人,相反还要感谢'钉子户',他们的阻力正好考验了我们的工作能力,磨砺了我们的行为意志。现在我市90%以上的参保单位都能足额缴费,我们已经做出了成绩,对于15%没有到位的参保单位,特别是少数'钉子户',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工作,不要泄气,要鼓气。"一番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为克服保费清欠难度,对于一些协议书到期而不缴费的单位,完全可以诉诸法律或者按规定收取滞纳金。可在操作中,该局着重在情理上做文章,一旦相关单位保费补缴到位,滞纳金也就缓缴了,还特别感谢他们的支持,如此人性化操作是一种工作艺术。有意给缴费不积极的单位在收取滞纳金上"放一马",让他们心存歉意,下次缴费就主动些,至少工作好做些。
为了保一方和谐稳定,多年来,市机关事业保险局坚持攻关不言放弃:千方百计用尽工作手段,千言万语说服工作对象;千回百转化解工作难度,千辛万苦提速工作进度。汗水到底没有白流,奋斗终归有了回报。一组辉煌的数据显示:全市参保单位和人员由1993年10多家1000余名合同制工人参保,发展到现在184家13766人参保,教育、农业、林业、建设、交通、水利、卫生、粮食等系统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养老金每年征缴额超过6000万元,每年发放养老金5000多万元,基金积累额达到6880万元,居咸宁市之冠。
变化 把谈“保”色变的哭脸变为笑脸
与其说赤壁市机关事业保险局发生了喜人变化,倒不如说赤壁机关事业保险工作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10多年前,该局办公条件简陋,现在分享到赤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大楼的一层,宽敞明亮,各种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单说该局以前每年征收保费500多万元,现在每年征收保费6000多万元。这是由于过去是找单位征收,现在是单位主动参保,对于核定续保缴费,只需打电话催办。该局负责人在2008年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与过去相比,虽然少跑路,少求人,但是作为对外重要文明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待人处事无不牵涉到机关事业保险局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谦逊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少,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不能少。"言必信,行必果。多年来,该局保险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值得一提的是,保费测算的数据非常敏感,凡是单位和职工个人有异议的数据,业务股室都严格按政策规定不厌其烦地重新测算,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如今所有参保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有名参保职工,从原单位调入新单位,他的养老金原单位报停,新单位没有报增,把他漏掉了,保险股发现后,立即通知其本人,他就主动把漏掉一年的单位和个人的应缴部分缴纳了,为取信于人,他还把缴款书复印件给保险局,按道理单位的部分应该由单位交,他却自己垫付了。他说:"我在这里先缴,回去后再找单位要。"
这种变化表明参保对象的观念转变了,观念转变了态度就会转变,由部分推及整体,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意识有了180度的转变,过去是一张哭脸,谈"保"色变,现在是一张笑脸,阳光灿烂。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条杠杆,只要找准了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市机关保险局负责人认为:这些年来,他们最大的成功,就是转变了参保对象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他们找准的"支点",它可以产生无穷大的力量,他们用它把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保险推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这种变化深刻了历史的记忆。2003年,机关事业保险局要求一家事业单位参加保险受到拒绝,对方认为财政拨付一部分,单位解决一部分,够了,不需要参加养老保险。到了2006年,这个单位又主动要求参保,该局参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通知》(赤政办发[2004]128号)精神:"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暂维持现状,确需扩面的需报经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这下,这个单位,包括10多家类似情况的单位才明白,不是该局故意出难题、打板子,而是有章可依,不是想参保就参保,参保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于是他们只得找市政府批复,才进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这种变化见证了一项重要举措。2003、2004年,湖北省(包括咸宁市)各县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可适当取消"双基数"(即离退休人员应缴养老金,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照说赤壁市机关事业保险局也可适当取消,可是经过测算,离退休人员一年可缴养老金800多万元,如果取消,一年的保费收支只能持平,再加上退休人员持续增加,养老保险又停止扩面,很快就会收不抵支。为了基金的支撑能力,减轻政府的负担,该局继续实行"双基数"缴费不动摇,保持基金结余稳步增长。这些年周边县市的养老金余额屡屡出现负数,赤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依然雄厚。如果当初取消了"双基数",赤壁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也会败走麦城。到时候退休人员发不出工资,势必影响赤壁的稳定。
这种变化提升了机关事业保险队伍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名干部调出政府大院到一个科局任职,需要缴纳1995年到2009年14年间的保费,其中单位需承担2万多元,个人需承担近1万元,个人部分没问题,单位部分有麻烦,到底由原单位承担,还是由新单位承担?该局最后通过参保本人配合做工作,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种变化中的不变宗旨是保持养老基金的安全。市机关事业保险局认真制定了"登记申报、核定缴费、缴费记录、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基金管理"六个环节的内部监控制度,确保养老基金安全运营。为此,该局为全市180多家参保单位建立手工台账,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细记录,与登录财政"社保基金专户"上的数据定期核对准确无误。通过建章立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多年来未出现任何纰漏,多次通过上级各相关部门和市审计局的审计、检查,让这块"财经阵地"固若金汤,绝对保险。(下期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