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是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拖拉是一种官场陋习,有的“父母官”开会迟到,讲话罗嗦,拖延时间;工作拈轻怕重,越重要的事拖得越久;意气用事,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本来全身心着手一项工作,一有杂念或外界打扰,就放下手中事情,半途而废;有的甚至把拖拉奉为一种工作办法,凡事“拖”之则轻,小事拖成大事,最后不可收拾······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总喜欢拖拉。早晨早早醒来,却在床上辗转反复,迟迟不起;一点事情,一天、两天、一天等一天,迟迟下不了决心,无法动手;在决定静下心做重要事时,还要先点根烟、泡杯茶;小病小痛不行医就诊,挨到大病倒床才悔之晚矣;衣服小洞不补,等到大洞受苦······
其实,人人都有拖拉时候,如果偶尔发生一两次也情有可原,可如果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做事,那就严重麻烦了。习惯成自然,性格决定命运。试想,一个不想事、不做事的人岂不成了“废人”。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努力不成功,要么是方向不对,要么是方法不对,要么是办事拖拉、不能持之以恒。”
据调查估计,50%的学生有学习拖拉习惯,慢性拖拉症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拖拉不仅会耽误工作或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拖拉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无所事事,一事无成。这种习气可以传染,影响别人。反之,不拖拉,办事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习惯也可以“传染”。
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世事匆匆,时不我待。今日事当今日了,不能把事情拖到无边无际的明天,明日又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味等待明天,将会万事皆空。我们要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先急后缓,先易后难,抓大放小,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自己的路自己走。该自己做的事永远都在那儿等着,逃不脱、甩不掉,急不来、等不到。既然早晚都得做,何不乐观面对,好自为之。
拒绝拖拉,不等不靠,脚踏实地,认真做事。长此以往,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