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本《农家顾问》,你是上个月24号借阅的,今天29号,按照农家书屋图书借阅规则,你必须缴齐超期款1.5元后才能重新借阅图书。”6月29日上午,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汤家咀金龙坡一农屋内,整理图书的宋元清,对进来还书的一村民核对借阅信息后说道。
宋元清,汤家咀村三组组长,快60岁了,精神矍铄,总是面带微笑,村干部都习惯地称呼他“老宋”。听村干部说,老宋虽说上了年纪,但始终热衷村里公益事业。去年夏天,市水利局立项的汤家咀村“小农水”工程,就是由他带领一帮勘测人员,在与余家桥交界的桥梁湖冲积畈田一带,走田埂,踏丝茅,穿山林,冒着被毒蛇咬伤的危险,硬是起早摸黑和酷暑高温战斗了一周。每每说到这些,老宋只是淡淡地说:公家的事,都是应该的。
去年12月,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征得宋元清本人同意,赤壁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中职“送教下乡”汤家咀村教学点在宋元清一位堂叔空着的老屋内挂牌成立了。同时,考虑到金龙坡、杨家岭周围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又临近村级公路,村“两委”班子决定将市文体局援建该村“农家书屋”的近2000册图书也放在这一老屋内,汤家咀村“农家书屋”也算有了雏形了。说起让宋元清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这个职务,村委会一帮干部可是没少费口舌。汤家咀村面积10多平方公里,人口1760人,多在呈带状的山脊上居住,虽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总方针已经实施多年,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因种种原因,一直滞后于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村里人平时抹牌小赌成习惯了,有谁还有那门心思读书看报,我看这个图书管理员干着也是光杆司令,不靠谱……”当村支书葛和林第一次找到宋元清,说到村里的决定时,宋元清这番颇不以为然的话,倒是出乎葛和林的意料。
“你在村里呆的时间也长,我们村历届‘两委’班子都曾想解决村民小赌成风的问题,但都苦于无计可施,最后都不了了之。现在国家重视‘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里的书屋虽说面积不大,但总算是建起来了,可以逐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了,可以预见,我们书屋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种类、数量会不断增多,加上你老宋为人、处事在村里也是有目共睹,又是纳新的预备党员,你都没这个觉悟来替群众服务,你看我还能去找哪个来任职?你自己琢磨下!”
两天后,老宋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上任了。面对没有经费来源的“农家书屋”,他把二女儿从广东寄给他的生活费拿出来,买来文具、书签,又请村里毛笔字师傅摘抄下《农家书屋借阅制度》,裱起来挂在最醒目的位置,按照赤壁市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规范化建设二十条要求将《管理员工作细则》和《村民借阅须知》等制度上墙,还请教开发区年轻干部上网查询图书编类知识,按“类别(类型)”、“册数”、“编号”登记清楚,配上相应借书卡后归总上架,改变了刚开始时外借取书、归还上架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闲暇时,他还积极掌握图书及其他出版物的保管要求。
老宋告诉笔者:现在经常来这里光顾的就那几户养黄鳝、栽香莲、搞畜禽的村民,面对当初图书借阅的混乱局面尚可应付,一旦读者增多,一起涌来怎么办,现在管理也走上正轨了,是时候提高书屋人气了!
汤家咀村小学由于没有生源,已经撤销好几年了,现在被村委会承包出去建化工项目,院墙也被围起来封闭了,村里的小孩周末都没地方玩耍,而且现在中小学都放假了,有些胆大的孩子还背着父母、留守的爷爷奶奶下到湖塘玩水,让家长很伤脑筋。前段时间,老宋就尝试着先把靠近书屋近些的几个村组的孩子挨家挨户接到书屋来,给他们讲书中的故事、陪着他们做游戏,时间一长,这些孩子慢慢都喜欢上了这位和蔼的“宋伯伯”,在孩子们的“示范”下,较远村组的小朋友来了,空巢老人来了,连以前只能在牌桌上见到的“麻将精”们也来了,真正让农家书屋起到了“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延伸作用。
近几天,汤家咀村新村部还建、装修完毕,农家书屋已经搬过去,那里宽敞、明亮,能容纳更多的人同时外借、阅览。老宋也忙活开了,他正准备动员村民将家里的图书捐出来,建立漂流书屋,弥补农家书屋功能的不足,让更多的村民、特别是鳏寡孤独的村民在家也能享受到书籍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让尊师重教、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乡风民风吹得更远、更远。
“这个管理员没工资,而且工作繁琐,还耽误自己干农活,你值吗?”有人问到骑车去书屋的老宋。
“能为乡亲们管理图书,是我莫大的幸福。”老宋依然是一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