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的人生传奇
2月26日,蒲纺集团大院里的梅花,在挺过一个寒冬后纷纷飘落。那个常常在树下徘徊和沉思的主人——蒲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斌,在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十里纺城,泪雨纷飞。蒲纺干部职工说,张总为他们操的心,做的事,象那后山上的翠竹一样数不清,如滔滔的陆水一样说不尽……
“有人说,是我感动了蒲纺人。但我觉得,是蒲纺人感动了我。他们感情质朴,心地善良,虽贫寒而不失志,处困境而向上。”
——摘自张斌日记
2004年初,下放赤壁市属地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蒲纺集团,在改制攻坚中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谁来挑这个担子?组织上再三考虑,张斌是合适人选。他资历深,能力强,懂经济……
张斌是武汉下放知青, 40载激情岁月,他为赤壁工业经济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通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赤壁火电一期重大项目得以落户赤壁,成为全市最大的利税大户,经济实力翻了一番。
但此时他已经54岁了,而且身患心脏病、糖尿病、胰腺炎等多种疾病,每天吃下的药丸一大把,胸腔里安着起搏器,血管里搭着支架……
当听说他要去蒲纺当老总,亲朋好友一片反对声。唯有张斌默然不语,其时他刚刚调任赤壁市政协副主席。他感到,这种安排,是省市领导的高度信任,不好也不能推脱。于是拿了几件衣服就走进了蒲纺。
张斌上任伊始,去看望原针织一厂的下岗工人李明富,那时他一家5口还住在工棚里,靠老李200元钱的工资过日子,半截汽油桶支着锅灶,烧着从山坡上捡来的柴草。张斌让司机买套煤气灶具送去。但这又怎能从根本上解决李明富一家的生计?张斌心里阵阵发酸:“蒲纺职工真苦啊!”
下岗职工黄萍的丈夫已病逝多年,她守着80多岁的公公婆婆和正在读书的孩子,落下一身债,艰难地支撑着。张斌来到黄萍家问道:“你这么困难,怎么不去找我?”黄萍说:“天天看到那么多人围着您,我不忍心,再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张斌又问:“你怎么不重新成个家,也多个照应呀?”黄萍说:“我怕委屈了孩子。”两句话,让张斌当场落泪。他掏出500元钱塞到黄萍手中,叮嘱道:“快过年了,给小孩买身衣服吧。”接着,又想办法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一次,张斌在与一位擦皮鞋的妇女攀谈中,得知她是蒲纺的下岗女工。鞋擦完了,张斌给她100元:“不用找了。”女工执意推辞。张斌说:“这不是工钱,是我作为董事长对你这种自谋职业精神的奖励。”
张斌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蒲纺的职工,而职工那一双双迷茫而期待的目光,又促使他不顾一切病痛,忘我工作……
“老百姓多好啊,我们这些当干部的,要时时摸摸自己的良心,不为他们做点事,怎么说得过去!”
“我时常在沉思,蒲纺向何处去?是发展成新型工业小城市,成为赤壁市的副中心,还是衰败成破落小城镇,这是让我夜不成眠而苦苦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了让蒲纺人过上好日子,为了再造一个新蒲纺,我拼上最后的时光,无怨无悔。”
——摘自张斌日记
蒲纺曾是跻身全国500强的国有企业,一夜之间,全员下岗,积怨成山。所有难题,潮水一样涌向新的“当家人”。
张斌以他惊人的毅力,过人的胆魄,忘我的斗志,提出改革方案,规划发展目标,做职工思想工作,安抚职工情绪,向上争取各项政策,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那是张斌人生最艰难的时期。白天,他要做职工工作;晚上,他冥思苦想蒲纺的出路。
那段时间,他走访厂里的老领导,找劳模谈心,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动员一切力量,理顺职工情绪,推动企业改革。
张斌常常一边打针,一边和职工谈话;有时针没打完,拔掉针头就进会议室。为方便职工来访,他每天一大早就坐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坐台阶成了习惯,后来大家都叫他“台阶老总”。
在鼓励和扶持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同时, 2004年3月开始,在民政部门支持下,蒲纺相继建立了桃花坪、六米桥、桂花树3个社区,接管蒲纺集团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原蒲纺买断后的中层干部,大部分进入社区,成为管理和服务人员。
蒲纺挤出资金1200万元,给9000多名转换身份的职工买了5年医保;采取原企业、集团、社区“三家抬”的办法,为几十名重病患者筹措医疗费用。
如今,蒲纺下岗工人在新办企业、社区和辅助岗位就业总人数达到近6000人,基本上消灭了“零就业”家庭。逐步解决了厂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职工群众文娱体育活动有了场所,多年不见的文明祥和气氛又回来了。张斌病情经常反复。但住进医院,他哪里躺得下?心里一急,就从病房跑出来,到省机关去找人。时间长了,省里一些机关的人都对这个头戴棒球帽、身穿条纹服、拄着拐杖的老头十分熟悉了。
有一次,张斌因食道疼痛堵塞,多天水米难进,已经饿得只剩一丝气力的他,还在收拾东西要出门。爱人马玉华见状一把拉住他:“你到哪里去?”“去浙江谈项目。” “你命都没了,还谈什么项目?”张斌说:“我已跟人家约定,如果不去,就是失约,这个项目肯定没戏了。”说完,他拿起衣物和公文包,摇摇晃晃出了门……
5年来,张斌拖着病弱之躯,为蒲纺的振兴崛起,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蒲纺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大的发展,还要五到六年时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多方盘活存量,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但是我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使我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留下无尽的惆怅和遗憾!……”
——摘自张斌日记
2006年2月,大升蒲纺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慧从山东来到蒲纺,接管大升蒲纺公司。
“你大老远来到蒲纺,就把我当作你的大哥,有什么困难找我!”张斌开口第一句话,刘慧至今记忆犹新。
“只要企业遇到困难,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他打电话。”刘慧说。2007年下半年,大升蒲纺公司个别员工因待遇问题闹情绪,“别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放心,所有的事情我来帮你解决。”正在医院打针的张斌得知此事后,立即拔掉针头,从医院赶到该公司。接下来6天,张斌就坐在公司门口,直到把问题一一解决……
看到亲手引进的一个个项目发展起来,张斌高兴极了,他不能说话,便竖起大拇指表达心声。刘慧回忆,今年正月初九企业开工那天,病床上的张斌给她发来一条短信:“今天开工给你送串喜鞭: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祝你订单多多,员工满满,获利不菲,劳资和谐!”正月十五,她又收到张斌的短信问候:“祝远离家乡的你元宵节快乐!”……
李鹤鸣是个“老蒲纺”,1982年他从部队复员,从蒲纺针织一厂普通员工一步步做到管经营的副厂长。2001年,针织一厂破产后,集团决定利用现有的资源成立三叶针织印染公司,由李鹤鸣负责经营,但开工不久被迫停产,他心灰意冷,萌生去意。
张斌找到李鹤鸣:“你是‘老蒲纺’,对蒲纺应该有感情。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我们一起干吧。”
在张斌的挽留和支持下,去年3月,李鹤鸣在蒲纺工业园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三叶印染公司。三叶印染公司迅速发展壮大,预计明年可创产值6000万元。李鹤鸣说:“我只有努力把企业搞好,告慰张总在天之灵。”……
5年来,张斌拖着羸弱的病体,殚精竭虑,四处奔波。
蒲纺终于焕发了生机。去年,园区年创产值8亿元。一个以纺织、印染和服装为主体、各类行业相互依存、综合配套的新兴工业园区正在形成,作为拉动赤壁纺织工业的“龙头”已初显雏形。
蒲纺一天天好起来,张斌却一天天走向生命的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