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信息等在内的复合型产业。到“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形成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把赤壁建设成为“旅游名城、物流新区、金融洼地、宜居新城”。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赤壁处于湖北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和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按照适度规模、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以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以城区为中心,依托能源、机电、纺织服装、建材、农副产品等五大产业物流,重点建设“一园区(赤壁市城区物流园)、二中心(赤壁陆水物流配送中心、武汉新港赤壁港区长江物流中心)、一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多配点(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点)、成体系(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为框架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将赤壁打造成立足鄂南、依托大武汉、辐射鄂湘赣,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建设武汉新港赤壁港区长江物流中心、赤壁港区通关码头,发挥武汉城市圈水路联通的地域优势,推进赤壁长江南北两岸物流链与产业园区的对接。加快赤壁市陆水物流配送中心和中伙铺镇等13个乡镇物流配送点的建设,加强七七五处应急储备仓库建设。
兴建特色专业市场。在陆水二桥南岸以西兴建赤壁市农贸批发和水果批发市场;在赤壁北站商贸新城兴建旅游土特产品购物广场;在赵李桥镇兴建鄂南竹木产品交易市场和茶叶批发市场;兴建赤壁市凤凰山花卉苗木交易市场。
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培育若干家实力强、有辐射能力的多样化、综合化、一体化物流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培育现代金融服务业。
以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增强现代金融理念,积极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将赤壁打造成鄂南“金融洼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扶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快审快批绿色通道。加大对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现有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引进外地民间银行在赤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上市。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索设立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支持以服务本地为主的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加大金融对赤壁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对优势产区发展茶叶、楠竹、苎麻等作物的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做大担保公司和城投公司,成立旅游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赤壁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激活民间资本,用好国际金融资本。形成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以及保险、信用合作等多层次的金融主体体系。
加快发展邮政通信、电子信息和中介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提高信息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邮政通信、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中介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服务业中的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的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二五”期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3200万元,增长30%;2G业务用户规模发展到12万户,3G业务用户规模发展到5万户,固网业务用户规模发展到6.5万户。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工程。积极推动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法律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经济鉴证服务、咨询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规范房地产业开发。
“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以平衡住房供求关系为基本目标,把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结合起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居民生活居住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