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云宽
文化强省建设,必须紧扣改革、依靠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是发展的引擎。
历史进入新世纪,我省文化建设史上的壮美大幕渐次拉开,特别是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开启了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奋进的新航程。
关键词之一:政策推动
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完善配套政策,越需要发挥好政策的标杆作用。省委、省政府坚持用政策引路,用政策激励,用政策保障。
近年间,《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与时俱进,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时代特征。如陆续推出的《湖北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意见》、《湖北省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片)奖励办法(试行)》等。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省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项资金;为了保障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省财政每年给予3000万元补助;为了让城乡群众欣赏到文艺精品,省里连续两年由财政买单、让群众免费看戏;为了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省里出台“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等10多个扶助政策、措施。
文化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关于省直文化事业转制单位及其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见》、《关于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湖北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定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分别从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伴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我省进入了一个相关政策制定的高峰期。其间,既包括按照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又吸收借鉴了其他省市的一些好做法,同时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具有比较高的“含金量”。这些政策、措施,有着鲜明的指向:多重视角,全面深刻地认识文化、把握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之二:培育市场主体
文化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考量在于是否塑造一批合格的市场主体。
回望我省文化建设的足迹,人们看到,一批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稳步崛起,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击水中流,不仅在中部地区占有重要位置,在全国同类文化企业集团中也令人瞩目。
我省传媒旗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坚持锐意变革,助推该集团媒体集群不断走向繁荣。2001年集团建立后启动一项项内部改革:三年为一期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打破传统的大锅饭体制和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建立会计委派制。以项目为龙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速。近年来,该集团与省内外一些优势资本和资源合作,迈开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跨行业、跨地区规模化经营的步伐。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至今集团总资产已达25.2亿元,年销售收入跃升为12.32亿元。
2006年3月,省广电总台正式组建后,推动我省广电事业驶上快车道。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浮出水面:局台分设,管办分离,制播分离。该总台确立了以总台为“圆心”,以频道和各事业主体为“半径”,进行直管直营的全新组织架构。一步到位实行频道制是省广电总台的大胆创新,这种现代传媒的管理模式大大激发了内部活力。目前,省广电总台已成为以省级广播电视事业为主体,涵盖影视制作、报刊音像、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物业管理等综合业务的大型现代化传媒实体。短短4年多,其经营收入从6.4亿元达到去年底的11.15亿元,其中广告收入突破10亿元。
组建于2004年10月的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是我省国有文化企业的旗舰。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该集团已壮大为以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并逐步向影视、网络等媒体及其他文化服务、地产物业等领域拓展,拥有完备出版产业体系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并成功入选中宣部主导评选的“中国文化企业30强”。
知音传媒集团以知音杂志为核心期刊,形成系列期刊出版、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动漫开发、高等职业教育多元产业格局,总资产已达到8.1亿元,年创利税水平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民营资本在文化领域占比越来越大。从动漫产业来看,以江通动画为龙头,武汉数字媒体、盛泰传媒、海豚卡通、南影动漫、博润通数码科技等民营企业,已形成规模。从印刷复制业来看,以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扛起我省印刷复制业的大旗。而以万达院线、金逸院线等电影院线和武昌滚石、武汉新中原等演艺厅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纷纷试水,激活我省众多文化领域发展的大潮。
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产业园区相继落户与开园,预示着更多的文化市场主体将花开荆楚。
关键词之三:抓重点克难点
能否抓住重点,敢不敢碰难点,是文化体制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检视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答案令人欣慰。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精神,近两年来,我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克难前行,并取得突出成效。
目前,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基本完成,17个市州、林区、直管市和74个县(市)全部组建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起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逐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文化市场监管“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一举改变了过去交叉管理、重复执法的体制性弊端。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天门以“非试点”县市身份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县。
实现有线网络的“全省一网、全程全网、垂直管理、三级贯通”,建立全省统一的有线网络运营市场主体,是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的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宣传部的强力推动下,在省广电局的精心督导下,9月底,各市州、县市全面完成网络剥离和分公司挂牌。至此,省楚天广电网络公司的有线电视用户已增加至800万,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真正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此设立了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工作办公室,组成综合协调、剥离整合、资产评估、转企改制四个工作专班,并创造性采用“先剥离整合,后资产评估”的办法,加快推进全省网络整合步伐。为确保有线网络各项业务工作不受影响,剥离整合期间实行“四个不变”:资产关系不变、领导班子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收益分配方式不变。
我省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目标是,明年9月底前,所有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将全面完成。截至目前,知音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企业所属68种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企改制。我省的成功做法是坚持了“四个结合”:转企改制与减少报刊出版单位结合,与治理报刊散滥结合,与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培育大型报刊企业结合,与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结合。其目标指向为:构建能独立承担社会法律责任的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独具特色的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我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正呈强力推进之势,“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成为院团改革的独特方式。改革中将诞生由省歌剧舞剧院等7家文化单位组建而成的省属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改革,促进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使我省实现从舞台艺术大省向舞台艺术强省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