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来到赤壁市车埠镇斗门村,走在街头却找不到一丝乡土气息,繁华的商铺,穿流的人群,就象一个浓缩的小城。用斗门村党支书记马炎林的话说,凡是城里有的,村里都有,城里没有的,村里也有。斗门村的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过去的斗门村非常贫困,有句顺口溜:斗门斗门,人穷地贫,百姓有女,莫嫁斗门。如今,这个有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文明村。 从2008年开始,村支书马炎林上任后,村民仅用两年时间,就修通了全村15个组的所有公路,全长13.5公里,改变了过去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 斗门村主产水稻。为帮助农民增收,村干部请来农技老师,为村民传授农技知识课,用现代种植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栽种模式。 2009年,马炎林从湖南引进优质西瓜种植技术,让外地人承包土地种植西瓜,在同一块农田上,上半年种植西瓜,下半年种植水稻,当年,农户每亩年增收320元。今年,村里扩大西瓜种植面积5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可增收16万多元。在盘活农田的同时,村里大修水利建设,组织村民挖堰塘、疏浚沟渠,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发特色经济林,村民收入连年递增。 斗门村三年便实现了大变样,过去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的穷村庄,如今人年均收入达6000余元,村里也实现了5通: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通电话、组组通路。 为满足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斗门村还投入资金1万余元,购进科技、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3000余册。村里定期组织村民读书、捐书、换书,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赤壁市教育局还支持20多万元,对斗门小学进行改造,并购置了体育器材等设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聘请设计院专家对斗门村街道进行科学规划,斗门村街道改造后房屋错落有致,街道绿树成荫,设施齐全。如今,村庄变美了,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现在的斗门村呈现出村道通畅、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清风扑面的迷人景象。 近几年,斗门村先后多次获得咸宁市、赤壁市授予的先进单位、红旗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5月,斗门村荣获咸宁市“科学发展魅力村庄”称号。前不久,斗门村还获得了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南鄂晚报记者 艾菊桂 通讯员 何红宇 张鑫波)
秋日,来到赤壁市车埠镇斗门村,走在街头却找不到一丝乡土气息,繁华的商铺,穿流的人群,就象一个浓缩的小城。用斗门村党支书记马炎林的话说,凡是城里有的,村里都有,城里没有的,村里也有。斗门村的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过去的斗门村非常贫困,有句顺口溜:斗门斗门,人穷地贫,百姓有女,莫嫁斗门。如今,这个有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文明村。
从2008年开始,村支书马炎林上任后,村民仅用两年时间,就修通了全村15个组的所有公路,全长13.5公里,改变了过去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
斗门村主产水稻。为帮助农民增收,村干部请来农技老师,为村民传授农技知识课,用现代种植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栽种模式。
2009年,马炎林从湖南引进优质西瓜种植技术,让外地人承包土地种植西瓜,在同一块农田上,上半年种植西瓜,下半年种植水稻,当年,农户每亩年增收320元。今年,村里扩大西瓜种植面积5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可增收16万多元。在盘活农田的同时,村里大修水利建设,组织村民挖堰塘、疏浚沟渠,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发特色经济林,村民收入连年递增。
斗门村三年便实现了大变样,过去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的穷村庄,如今人年均收入达6000余元,村里也实现了5通: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通电话、组组通路。
为满足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斗门村还投入资金1万余元,购进科技、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3000余册。村里定期组织村民读书、捐书、换书,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赤壁市教育局还支持20多万元,对斗门小学进行改造,并购置了体育器材等设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聘请设计院专家对斗门村街道进行科学规划,斗门村街道改造后房屋错落有致,街道绿树成荫,设施齐全。如今,村庄变美了,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现在的斗门村呈现出村道通畅、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清风扑面的迷人景象。
近几年,斗门村先后多次获得咸宁市、赤壁市授予的先进单位、红旗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5月,斗门村荣获咸宁市“科学发展魅力村庄”称号。前不久,斗门村还获得了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南鄂晚报记者 艾菊桂 通讯员 何红宇 张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