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红云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提速发展之年,52万赤壁人民满腔豪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全力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社会事业、旅游发展、城乡面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建设科学发展新赤壁的壮丽篇章。
招商引资新成效
2011年,赤壁市紧紧抓住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自去年9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抓招商。成立招商引资委员会,把招商引资工作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将招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民招商、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元至9月,招商引资项目达2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7个,在建项目99个,即将开工的项目33个,跟踪项目75个。意向投资总额313.37亿元,其中到位资金32.23亿元。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项目招商上取得了突破,先后签约了深圳巨龙科教、香港铜锣湾国际数字MALL、联誉太阳能光伏电池硅晶切片、宇顺电子、聚星网印、深圳金山伟业、广州市脑酷生物科教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先后有近60批次400多位客商来我市洽谈考察,招商引资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强劲势头。
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落户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使行政服务中心成为企业与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与周边百姓之间的隔离带,更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预计未来3年,全市项目投资累计将超过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达到400家。
园区建设新格局
赤壁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载体和平台来抓,突出抓好赤壁经济开发区、蒲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使园区建设呈现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赤壁经济开发区和蒲纺工业园区同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赤壁经济开发区分为陆水工业园、赤马港工业园、中伙光电产业园、茶庵生物产业园四个园区。园区已初具规模,形成电力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材陶瓷等主要产业。赤壁经济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78家,正式投产企业有42家,2011年新引进在建企业36家,在建企业总建筑面积达69.6万平方米,年底前至明年6月份将陆续全部正式投产,全部投产后将会超过赤壁现有工业经济总和。以投资71亿元的华润电厂二期为代表的投资过亿元项目共有16个,星聚印刷、人福药业、金峰科技、恒联科技、恒茂科技、莱克斯特电子、元辰服饰、天成线业、神山兴农等企业在年底前将竣工投产。
蒲纺工业园区闯过了企业改革改制“阵痛”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1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7倍;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实现新增规模企业数4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74亿元。
官塘、车埠、赵李桥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如火如荼。
赤壁经济开发区、蒲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不断释放,为赤壁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旅游发展新景象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三国赤壁古战场、龙佑温泉度假区、陆水湖风景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火爆,特别是赤壁古战场二期工程的竣工并线运营、五龙山温泉度假区、赤壁风情度假区等新景点的建设、运营,为赤壁旅游增加了新的亮色、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1年1-9月,接待国内外游客207万人次,门票收入2650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9.5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9%、43.4%、59.8%。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重规划和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实验区,以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为重要节点,以赤壁市旅游快速通道为景观轴线,涵盖车埠、柳山湖、赤壁、黄盖湖、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的以文化旅游为主打产业的经济快速发展实验区,将成为我市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亮点;陆水湖风景区将以陆水湖国际度假村项目开发为突破口,实现新一轮的开发和建设,以龙佑温泉、五洪山温泉为特色的养生旅游得到新一轮大发展;以羊楼洞古街和茶马古道为重点的茶文化将呈现新的生机。
社会事业新进步
2011年,赤壁市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图书馆既将建成交付使用,全市建成了14个乡镇文化站、33家“农家书屋”,启动了文体中心建设,完成了传媒大厦的规划。市委、市政府共投资500多万元对电视台的录、编、播设备实行全面更新改造,建设虚拟演播厅,在全省县级电视台率先采取数字信号播出。《今日赤壁》报和赤壁网的版面容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艺活动200多场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显成效。赵李桥镇羊楼洞村被成功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赤壁摩崖石刻成功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赤壁市国字号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投资近4000万元进行了古城墙修复保护重点工程建设。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赤壁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2011年投入资金3.5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教育事业。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18所,改造教学楼25栋,建健康教室532个;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0所;新建教师周转房128套。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中考稳居各县市区之首,被评为全省高考备考先进县市。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各项工作位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新型农村医疗参保人数达345186人,参合率98.2%,高于国家规定水平8.2个百分点。赤壁市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市。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投入1600多万元,新建或维修改造116所村卫生室。在全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城乡建设新面貌
2011年,是赤壁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共投资42亿元启动重大城建项目100多项,打造出“一河两岸”、“四山一渠”、古城墙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建成了赤壁印象、赤壁郡都、赤壁风情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森林覆盖率达48.5%。7.5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区已完成规划,正在稳步实施,预计二至三年,一个能容纳13.8万人口,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态休闲的城乡宜居新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赤壁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武广高速铁路赤壁北站建成运营,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57公里,新建通乡通村公路1364公里,新建改造城乡电网771公里,建成千吨级长江货运码头。
城乡环境极大改善。以双丘村、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柳山湖移民新村为代表的30个新农村试点和50个“清洁家园”示范点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建设新举措
2011年,市委紧紧抓住中央、省委领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活力迸发,党员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高涨,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为契机,在全市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为目标,理清发展思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以争创全国党建工作示范县市为目标,全面推进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在全市187个村(社区)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在全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承诺、践诺、评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三进三同三送”和“三亮一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宣传政策,了解民情,兴办实事,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结合“三万”活动,深入开展“村头办公”、“部门服务周”和“3+1”干群连心卡活动,建立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行政服务部门企业评、治理“庸懒散”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明查暗访。仅治庸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先后共有81 名干部因工作时间的懒散行为受到严肃处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同促和谐的氛围日益浓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赤壁市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的关键性一年,全市干群思想进一步解放,目标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国共产党赤壁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将为我们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勾画美好蓝图。我们坚信: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52万赤壁人民将豪情满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努力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向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的目标振翼腾飞,书写赤壁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