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红云
“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利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重企崇商’文化,大力提倡并形成‘先商后政、先外后内’、‘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程序服从效率效果’的理念,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成败皆英雄’的创业氛围,切实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真正把赤壁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县市之一。”咸宁市委副书记、赤壁市委书记丁小强多次强调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一个观点:“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并身体力行,一贯坚持,目的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用好用足稀缺资源,推进赤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重企崇商,说到底,是为了形成我市的发展共识。2011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88.2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工业增加值82.5亿元,同比增长31%;招商引资项目224个,到位资金91.7亿元,同比增长202.5%,创造了“十二五”黄金开局。我市已然冲出低谷,东风浩荡,从全省第24名攀升至第19名,重返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这是我市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的生动注解。但与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提出的“把赤壁建设成强而优的中等城市”的厚望与重托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前十强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还有一定距离。环境不优,落实不力,极少数人出于一己私利的意图而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旧存在……差距就是空间,我们只有肩负起发展的神圣使命,奋起直追,最大限度地发展产业,最大限度地点燃全社会创新“智”造的激情,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激励企业家们做大做强的豪情。
坚持“产业第一”,关键是要培育市场主体,培育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商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的引领者和缔造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柳传志之于“联想”、吴少勋之于“劲牌”。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是第一要素;在所有的经济资源中,企业家是最珍贵的资源。如果把企业家比作‘1’,那么土地、原材料等诸多要素就是‘0’,没有‘1’,‘0’再多也没用。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企业家的人数多少和素质高低。赤壁要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大力支持企业家,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就是要把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发挥到极致、做到最大。
尊为社会、为人民创造财富的企业家为“老大”,是与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企业家的才能,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魄力,为企业家的成长营造最宽松、最适宜的发展环境。要以公仆之心呵护企业家,以挚友之情善待企业家,以“保姆”之责服务企业家。着力打造明礼诚信、开放合作、勤勉敬业、敢于竞争、大气包容、安商亲商、平等公正的投资环境,真正让各方客商在我市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回报称心。同时,通过在客商中留下好口碑,还可以形成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滚雪球”和“葡萄串”效应。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创富,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让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企业家都能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大展宏图。
风好正扬帆,聚力开新程。勤劳勇敢的赤壁人正借着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营造创新创造的环境,打造投资兴业的宝地,点燃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