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赤壁,群众有难题,首先去哪里?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余家桥乡丛林村村民李满华回答得很直接。 李满华的回答,代表着52万赤壁人的声音。近3年来,赤壁坚持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形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体系。
强化组织,建设党群之家 4月18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在赤壁镇周郎嘴村新建的村委大楼,村民在农家书屋里看书,小孩在村民广场上玩耍,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晨练,一幅和谐图景。 “这就是俺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乡亲们的‘新家’。” 该村副书记朱星声介绍。 村民汪爱林每天都要过来锻炼身体:“原来,农村除了地还是地;现在可好了,乡亲们办事休息有了个好去处。” 朱星声至今仍然记得,以前,村委就在一间废弃的学校里办公,总共才80平米,乡亲们来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村里有大事情,大家只能挤在支书家里开会,十分不方便。 百姓有需,政府必应。2011年,赤壁市将周郎嘴村列入该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村计划,筹集135万元,新建村委会大楼。同时,配备建设文化体育场地、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农资超市等设施。 按照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市的高标准,3年来,赤壁市共筹资6000多万元,保证该市57个新建、124个改扩建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去年底,新建和改扩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按照“五务合一”要求全部改造落实到位并投入使用。
活化载体,增强服务功能 “党群服务中心,给了咱致富的平台。” 社区居民谢四海感慨。 3年前,38岁的谢四海还是一位普通工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0年,凤凰山社区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该社区党支部告诉居民,社区将以此为平台,成立一个餐饮协会,帮助居民致富。 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谢四海加入了协会。后来的一年,社区每月都聘请专家来讲课,谢四海按时来村委电教中心听课。 “在党群服务中心,是电脑投影教学,生动形象。”谢四海表示,大家都接受得很快,2年来,他的生猪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纯利20多万。 现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下,他拓展业务,开起了一家四海大酒店,每年纯利预计有20多万。 “我这不算啥!瞧见那片新楼群,都是协会会员们新建的。”指着路边一排新楼,谢四海笑着说。 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赤壁市着力构建便民服务网络。该市18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0年至今,赤壁181个党群服务中心共决策道路、学校、计生、低保等重大事项3600多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以民为要,健全长效机制 党群中心建起来,乡亲百姓得实惠。 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健全机制,保持长效? “在这里,我们实行的是动态跟踪管理。”赤壁市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惠民效应长效化,该市对所有村、社区的基本情况都建立了档案。 该负责人顺手翻开周郎嘴村的党群中心工作档案,村级资产、资产维护人员、人员到班情况………记录得极为详细。 同时,该市还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功能配套、作用发挥等纳入基层党建督办考核内容,督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长期良性运转。 3年来,赤壁市委召开了5次督办工作专题会议,解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使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20多个。 同时,该市市委组织部对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岗位职责统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在服务过程中,推行首问责任制、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高效服务群众。 如今,放眼赤壁市基层一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正渐渐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来的平台,“党群之家”的形象正在冉冉升起。
(记者 刘子川 特约记者 彭志刚 通讯员 童金健 肖忠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