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洪
5月5日,记者走进一条龙老街。
黑瓦顶高低错落,与纵横交织的电线剪切着天空。狭窄的街道两旁,城区已十分罕见的旧式民居仍历历可见,木门板、木窗棂朱漆褪去色彩黯淡。这就是赤壁籍著名作家叶向阳在入围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从未出城的人》中曾经描述的街。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在长达几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里,这里曾经是蒲圻中心城区,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备极繁华。今天,要想了解历史时期老蒲圻风貌,这里依稀可见,一条龙堪称赤壁城市发展史、市民物质生活史的活“化石”。
城市发展也意味着空间的扩展、中心城区的兴衰变迁。曾几何时,一条龙繁华褪尽,风光不再,湮没于岁月的烟云。
2012年,赤壁老城区改造提上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咸宁市委副书记、赤壁市委书记丁小强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生态新区,全面改造老城区,让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丁小强提出老城区改造的总体原则,其中包括"保存风貌"。他要求,要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为导向,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基础,合理确定老城区的功能、空间结构、建设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5月3日,在市“四大家”领导联席会上,丁小强就老城区改造工作再次强调,要遵循“三国遗风、山水共存”、“新城更新、老城更古”原则,对老城区进行复古改造,充分彰显赤壁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这启示我们,在老城区改造中,应对一条龙老街加以精心规划,明确定位,重点改造保护,将之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用今天的眼光看,传统不是落后,遗产不是包袱,前现代和现代可以并行不悖。一条龙老街这类历史环境不仅具有居住功能、消费功能,也具有认识功能。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赤壁籍建筑学家鲍鼎的高足吴良镛创立的广义建筑学,使建筑由房子的概念转向聚落的概念,倡导有机更新理念,延伸城市原有历史环境,可成为老城区改造的指导原则。
改造一条龙历史文化街区,一是要按建新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控制新建现代风格民居,修缮保护传统风格建筑,对重要历史建筑设立标识指示牌。二是可考虑将之列为游客游览景点、旅游产品集散地,同时集中开设古玩、旧书、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等商家店铺,使之成为游客寻幽探宝之地。三是一条龙两端与“一河两岸”相衔接,应使之成为“一河两岸”工程的自然延伸,成为市民休闲的场所,早日使之重现繁华。丁小强同志指出的老城区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缺乏、建筑密度高、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多、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在一条龙也同样存在,因此也应善加解决。
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鲍鼎的故乡、历史文化名城,赤壁理当在中小城市建设包括旧城改造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编后:为进一步加强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如陆水湖的保护性开发、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城市科学布局、工业集群化发展、茶马文化、道家文化、三国文化与赤壁旅游融合发展等的研究,本报今起开辟“重大课题调研行”专栏,组织本报记者进行调研采写,也欢迎社会各界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