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吕兴元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从湖北实际出发,有鲜明的湖北特色,充分体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湖北人的自信、自豪和自强。报告有许多关键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是对过去不平凡的五年进行了系统总结;二是对形势的分析讲了一个关键词“黄金十年”;三是报告提出了“一元多层次”、湖北全域性的战略目标和布局,提出了建设“五个湖北”的战略任务,必将成为推动湖北加快建设构建中部战略支点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按照报告提出的“顺势而为、逆势而进、乘势而上”,要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在“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要求方面,积极探索,作出示范。
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战略定位。跨越崛起,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就是工业的跨越,说到底就是工业园区的跨越。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方面作用巨大,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几年来,赤壁经济开发区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创业创新的先行区、城市发展的延伸区”的要求,牢牢把握“规划先导、基础先行、环境优化 、招商选资、改革驱动”的工作主线,围绕“筑巢、引凤、搞服务”做文章,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环境建设,上项目,增投入,建平台,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重点工程有新推进,难题攻坚有新突破,产业链有新延伸,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形成。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赤壁经济开发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破解各种瓶颈制约,开发区发展呈现出效益提升、产业集聚、构架初显,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去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1.1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3亿元;税金4.2亿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开发区基本形成以电力、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品、纸品为主导的六大产业。市场主体不断扩大。通过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开发区共入驻工业企业82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1家,亿元企业30家。开发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拥有知名品牌12个。开发区共有从业人员1.8万人。发展框架基本拉开。赤壁经济开发区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至去年,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入区企业面积达1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优化投资环境,策划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资174.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6倍。另一方面,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去年共策划储备项目300多亿元,为“十二五”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
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先进市区相比,还存在总量偏小、创新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出强度偏低;园区规划要更科学,基础设施投入要超前;理顺管理体制,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速赤壁与两圈城市的对接与合作。作为省级开发区,赤壁经济开发区有更为优越的条件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并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要实现跨越发展,园区建设和项目支撑是重要平台。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其提档升级。按“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赤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光谷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科技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我们还将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五个一体化: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公用工程规划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安全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安置还建房与企业职工住房一体化。
产业延伸引领跨越
如今,园区建设已成为赤壁解放思想的主战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跨越发展的新高地。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赤壁经济开发区着力发展电力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两大主打产业;机电、机械、轻纺三大传统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我们把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相结合,推进大开放、大开发,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同时,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形成具有赤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和集约用地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企业向产业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到2015年,六大产业集群在规模、产业链条长度、企业集聚度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加大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产业发展和城市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同步进行,产业发展和城市新区建设同步进行。创新发展和循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构建更加开放、更有效率、更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新园区。
体制创新突破要素瓶颈
园区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土地、人才做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要素制约的瓶颈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搭建三个平台,即做强开发公司平台,增强融资能力,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做大担保公司平台,增强担保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用好BT平台,采用BOT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成立园区商业银行、金融超市、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金融服务形式,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保障。破解土地瓶颈。针对工业园区用地紧张的情况,实行项目准入机制,把好项目的入园关。对于入园企业,计划制定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投入水平门槛;处于孵化期的企业,不限制投资强度,在园区租赁厂房;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改造利用旧厂房实行项目零用地发展。破解劳动用工和人才瓶颈。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培养“四支队伍”,即培养一支开发区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懂项目善交际的招商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劳动技能人才队伍。创新管理体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根据鄂政发〔2005〕26号文件精神,让开发区享受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土地、规划、投资项目审批、企业登记、环保、公安等方面依法逐步授权开发区管理;相应成立经济开发区国土分局、建设分局、税务分局、财政分局。使开发区真正建立独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赤壁是“两圈一带”的结合部,赤壁是中部战略支点。赤壁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将成为推进赤壁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实现赤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