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赵李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洪金虎 记者 王红云
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加快把湖北构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努力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赵李桥镇作为湖北省重点口子镇、咸宁市重点中心镇、赤壁市“124”战略格局中重点发展乡镇之一,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赵李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洪金虎。
洪金虎开门见山地说:“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一个目标’,即重铸茶乡钙都辉煌,建设鄂南经济强镇;建好‘ 两园两区’,即新、老镇区、蓼坪资源效益型工业园区、赵李桥镇新型工业园区;打造‘三大产业’,即钙石产业、竹木产业、茶叶产业;寻求‘四个突破’,即在文明创建上求突破,在社会管理上求突破,在基层党建上求突破,在区域合作上求突破。”
“今年是我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非常之年,贯彻落实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做好今年的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赵李桥镇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非常举措建好‘两园两区’,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镇步伐。”洪金虎郑重其事地说。他以战略的眼光谋划发展,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可触可感的、蓬勃发展的赵李桥新镇立刻光鲜美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两园”,即蓼坪资源效益型工业园、赵李桥镇工业园。蓼坪工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主要是以钙石产业为主打产业,逐步把镇区范围内的零星分布的钙石企业搬迁进去,同时引进一些新的企业落户。赵李桥工业园规划面积800亩,紧靠新镇区,主要引进一些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能大量吸引劳动力就业的新型工业园。镇区居民可直接进入园区就业,逐步形成“打工不出镇,务工不进城”,在家门口就可就业的局面。赵李桥镇将制定特色园区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分类入驻园区协调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技术提档升级,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全年园区可投产工业企业2家,入园开工建设4家,全年招商引资2个亿。
“两区”,即开发新镇区,改造老镇区。大力实施城建稳镇战略,优化镇区空间布局,扩大镇区建设规模,整体开发新镇区,努力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特色鲜明,集商业、行政服务、第三产业、学校、集贸市场等于一体的功能新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美化镇区环境,完善镇区功能,提升小城镇品位,努力把赵李桥镇区打造成湘鄂边境的核心区,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物、休闲、投资、经商、定居。
赵李桥镇将着力做大做强“三大产业”。一是做强钙石产业。通过招大商、培龙头,堤升招商引资质量,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产业链条的延伸开展招商,努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扩规模、提质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将我镇打造成湖北省最大的钙石加工基地,扩大整个镇域工业规模和总量。二是做强茶叶产业。充分发挥赵李桥镇茶叶资源丰富的优势,扶持壮大赵李桥砖茶厂、羊楼洞茶业公司、兆丰茶厂等现有企业,进一步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茶叶基地技术改造,促进茶园改造升级,培养一批制茶能手,提高产出效益;加快整合现有茶叶品牌,统一包装宣传、对外经营,重奖在茶叶方面创品牌的企业,鼓励茶叶打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好茶产品开发,提升茶产品核心竞争力。三是做强竹木产业。以羊楼司竹木市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竹木加工企业,做好竹木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岳咸九“小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利时机,与临湘市联合打造“十里长街”竹产品加工销售走廊,使之成为湘鄂赣三省结合部竹木销售加工的集散地。
洪金虎引以自豪地说:“赵李桥镇最大特色就在于干群联动,先行先试寻求‘四个突破’。一是在文明创建上求突破,通过做好规划,严格建管,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乱扔乱倒、乱停乱靠现象,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二是在社会管理上求突破,通过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民情渠道、创新保障机制,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在基层党建上求突破,通过抓阵地建设、抓队伍建设、抓机制创新,使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大提升;四是在区域合作上求突破,把握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机遇,在打造岳九咸“小三角”先行示范区中打好前站,当好先行。通过与湖南临湘市在搭建一个市场、开辟一条线路、治理一条河流、建好一个镇区、制订一套机制“五个一”方面的区域合作,力争两地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在“十二五”期间翻一番。
“赵李桥镇将抢抓十年黄金机遇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连续翻三番’的目标,向鄂南第一经济强镇奋力迈进。”洪金虎激情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