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彬老师在赤壁市最偏远的黄盖湖镇整整呆了四十五年了,土生土长的她爱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一切也都浸透着她的爱。
她,八十年代高中毕业后,有机会选择清闲而吃香的职业,也可以随同学下海经商,可她却毅然选择了当一名代课老师。自从她踏上三尺讲台,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经过二十七年磨砺,她由一名代课老师已经成为一位能上能下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也成了湖区有口皆碑的优秀老师。她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她从未放弃过学习,早在2002年就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继续教育,无论是哪一级别主办的,她都积极参加。坐在教室里,她是年纪大的,可她坦然。至今她未到过沿海地区,同学多次邀请她去玩玩,可她都因假期要培训而未成行。“活到老,学到老”是她秉承的学习宗旨。现在,她正努力向年轻的老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育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人民教师。
她,积劳成疾却仍拖着重病的身躯坚持在三尺讲台。2011年,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可仅在武汉人民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儿后就开始上班。去年,她丈夫不幸把左腿的膝盖骨摔碎了,她也没请假,家里医院来回跑,硬是没耽搁一节课。在她看来,学生的未来高于一切!
她,收入微薄却尽可能的去帮助学生。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育无小事,育人需精心”天气冷了,她经常提醒学生添加衣服,把自家孩子的衣服送给学生穿,以防学生感冒;学生的自行车出了问题,也会找张老师,因为她有一个能干的丈夫,会帮学生修好车,让他们顺利的回家;下雨天,把雨衣、雨伞送给学生用,那是常事,甚至留远处的学生留宿,也常有其事。以前有个学生叫王成,可他腿不方便,家又住得远,经常住在她家。丈夫开玩笑说,你工资不高,可我们好像还在为别人养孩子。有时,她会很细心的把自家孩子没写完的纸张撕下来,装订成本,送给那些需要的孩子。
她,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却走遍了家乡的每一个村组。她在教育战线上干了近三十年,也当了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她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每一个家庭。在黄盖湖,只要提到学校里的女张老师,这里的家长都认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亲人,无论她走在家乡的哪一条路上,总会听到家长对她说,我的孩子庆幸有你的教育!
她,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今年,学生们才坐进了“班班通”教室)却演活了三尺讲台。由于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学到的先进理念,她讲课能左右逢源,生动有趣。她把最好的教育理念钻深研透,把一批批农家学子培养成才,赢得了家乡人深深的信任。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张老师在黄盖湖任教二十七年,在黄盖湖家长的心目中,张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是一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有口皆碑”这个词也许可以冠送给张老师。她从教二十七年,五十四个学期,无论带哪个班,只要有平行班,她的人平分总比别班高,总是排在第一。(只有一个学期因为病痛,人平分略比平行班低一点)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她的班,在家长的心目中,她是教学上的“常胜将军”。
她,总是去发现,捕捉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她带学生总是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她懂得残疾人需要的不是帮助而是平等。美国教育家本尼斯也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25%。”她班有一个智力有一点问题的学生,张老师就培养她的自信,在发卷子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分一些卷子让她发,让她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她每次也是乐呵呵地把卷子发完,看着她愉快、自信的表情,在教室里自如地流动穿插,张老师会心地笑了。爱孩子,她快乐!现在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你说,学生的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有进步、有变化,他们是何等的感激张老师啊!张老师总是平静说“自信和希望是学生的特权,这是我当老师应该做的。”张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上的一个个“鹅卵石”日臻完美。
不要说有多少家长感谢张老师,不要说有多少学生铭记张老师。前不久,一名叫石传江的学生又登门拜访了张老师,感谢她的耐心、细致的育人。只要张老师带班,学校就省心,家长就放心,学生就开心。她善于改善学生的心智,重视“非正式互动”,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一般讲真话,在他们的造句和作文语言中,经常能看到称赞张老师的言语,那是对张老师的肯定和嘉奖,她感到无比快乐。
张老师全身心的投入,虽然头发白了一些,皱纹也多了不少,但她总说自已很快乐!
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她,她也把自己的青春,人生献给了她深爱的家乡。她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她二十七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以生为子,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张老师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张老师甘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张老师甘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她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完美的人生,她就是黄盖湖的一朵莲花,香远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