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李维伟 童金健)连日强降雨,造成湖北多地受灾。昨日,长江商报记者赶赴遭受暴雨袭击较重的赤壁市,直到下午,该市新店、车埠等乡镇农田水位才退去,部分早稻农田因积水遭受一定损失。不过,农业专家表示,天气转好可赶在4月15日前抓紧补种,对收成影响不大。
专家下地抢救秧苗
在赤壁市赵李桥镇赵李桥村,村民饶辉翔和合作社的几个搭档顾不上大雨,和镇农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冒雨抢搭被狂风暴雨击垮的大棚。“这两天温度低,不抢着把大棚搭起来,秧苗肯定要被冻死。”饶辉翔说。
今年,饶辉翔和伙伴们第一次试种早稻,共投资8万元。3月21日,200亩培育出苗的早稻秧插种下地。合作社的“股东们”本打算看看第一年的收成,没想到4月3日晚,赤壁突起狂风,暴雨如注,半夜还下起冰雹。
饶辉翔说,几个人赶到地里一看,6个大棚已被掀顶,刚冒出嫩牙的早稻秧被压。而旁边的潘河几乎满堤,河水倒灌到地里,田地全部淹水。
“一群人看着干着急,只能回去想办法。”饶辉翔说,一场雨,预计损失4万多元,几个人急得一夜没睡。
昨日,赤壁市农业局专家赶到田边,指导灾后抢救。专家表示,目前田里积水减退,但这两天低温天气是最大考验。不过等天气好转再补种,对收成影响不大。
60亩早稻种或“打水漂”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赤壁新店镇的农民。昨日下午,该镇土城村村支书饶有洪冒雨赶到地里,用手翻出撒下的早稻种,看着被水泡烂的根,心疼地叹了口气。
饶有洪说,全村有2300多亩稻田面积,第一批早稻面积约120亩,刚刚在暴雨前两天撒种。他带着记者下到地里,田里积水虽然已退,但仍可见浸泡痕迹。他说,4日村民赶来时,田里积水足有1米多深。他从土里翻出几颗种子,根部已经发黑、腐烂。
“这些还没来得及扎根,已经没用了。”饶有洪说,早稻种子被水浸泡时间太长。他估计,50%的早稻面积等天气好转后,看出苗情况再进行补种,另外50%受灾严重的早稻,得重新将土地翻耕后补种。按一亩地200元左右估算,这次损失约在2万元左右。
好在,饶有洪说,这次早稻下种的面积不是太大,只要赶在4月15日前补种完成,收成不会有太大影响。目前,村民已开始重新采购早稻种子,等待天晴。
全员待命 泵站24小时排水
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人士表示,连日来,该市25座水库溢洪,陆水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4日10时开始泄洪,至18时泄洪量达到2300立方米/秒,造成河滨公园被淹,沿河民堤民垸都达到设防水位以上。
赤壁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受灾的主要是油菜、小麦倒伏,直播早稻田间要么长时间积水、要么被暴雨淋坏,烂种严重,部分农户早稻发芽后放在家中,无法播种。
截至4月7日,该市小麦倒伏面积3200亩,油菜倒伏面积1800亩,直播早稻(早稻秧田)受灾面积1.2万亩。据悉,赤壁市已提早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各乡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随时待命,排涝泵站24小时运转,农技公益性服务人员到田间地头,了解田作物受灾情况。
除赤壁外,崇阳、通山、通城等地也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咸宁市已紧急部署,应对今年首次暴雨袭击。该市4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1.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7万亩,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31万亩,全市农房倒塌损坏408间,临时紧急转移192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06万元。咸宁市已启动预报会商、防汛调度,重点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加强山洪灾害、地质滑坡防御和城市防洪工作,加强防汛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