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赤壁市水利局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为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黄盖湖综合治理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做好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对黄盖湖综合治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信息公告,征求公众对该规划在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规划名称及概况
1、规划名称:黄盖湖综合治理规划
2、总体规划布局:
(1)防洪规划
黄盖湖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防洪减灾是规划的首要任务。目前,黄盖湖防洪主要依靠堤防、河道湖泊、铁山咀泵站、平垸行洪等工程措施,总的来看,防洪工程防洪能力偏低,防洪非工程措施缺失。
按照“人水和谐”、“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确定防洪规划总体布局为:加高加固黄盖湖以及新店河、源潭河沿岸圩垸堤防;采取必要的护岸措施,维护岸坡、堤防稳定;通过河道疏浚、拓宽、清障,扩大河道行洪能力;开展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防汛水情信息系统、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制定防洪预案及救灾措施、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对策。
(2)治涝规划
黄盖湖的涝区主要沿黄盖湖及新店河、源潭河岸呈带状分布。涝区面积约13.92万亩,涝区排涝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排涝标准较低,设施病险老化,排涝能力严重不足,遇一般暴雨即形成严重内涝。
治涝规划应坚持排、滞、蓄、截相结合,形成“自排、调蓄、电排”相结合的治涝体系,每个内垸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涝区,综合治理以涝区为基本单位,根据涝区实际情况,进行撇洪渠整治,疏浚渠道,加固堤防;对病险涵闸和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或拆除重建;疏浚内垸排水干渠。
(3)供水与灌溉规划
黄盖湖圩垸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供水、灌溉。应贯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在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基础上,对现有设施充分挖掘其潜能,合理安排供水、灌溉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黄盖湖圩垸总人口8.38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尚有3.06万人,主要由于供水水源水质不达标。供水规划总体布局是加强城乡供水体系建设,新建设供水水源工程,解决城乡安全饮水问题,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加快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供水预案,大力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黄盖湖圩垸现有耕地面积12.9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63万亩。灌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灌溉设施病险工程多,农田灌溉率和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灌溉规划总体布局是抓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现有灌溉工程的配套、挖潜和改造,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和灌溉用水效率,在此基础上新建一批灌溉水源工程,以保障粮食安全。
(4)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水利血防等。应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按照“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为基础,合理把握开发利用的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和水利血防,维护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以入湖排污控制量为控制目标,加快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逐步使水功能区入湖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水环境呈良性发展。
二是加强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及修复。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结合流域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运用各种治理工程与监督管理的措施,逐步实现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合理规划流域治理开发方案;强化水生生境保护与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水体生物群落,实现水生态系统功能正常。
三是加强水土保持。以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为基础,强化预防保护区的预防保护,维护优良生态;加强重点监督区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合理布局重点治理区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
四是加强水利血防。结合流域综合治理、人畜饮用水安全、灌溉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进行水利血防设施建设,阻止钉螺扩散和孳生,控制血吸虫病蔓延。
二、规划编制机关及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机关:赤壁市水利局
地址:赤壁市河北大道220号(水利大厦)
联系人:徐铁山
电话:13797251027
传真:0715-5350245
E-mail:878102141@qq.com
三、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环评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515号
邮编:430051
联系人:李志军
电话:027-84872503
传真:027-84872714
E-mail:cjwlzj@126.com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意见调查的内容:
① 对本规划与区域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和相容性的看法;
② 对本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② 对本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③ 其它一些有关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2、公示时间
本次信息公开时间为2012年7月24日至2012年8月4日。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向上述指定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对该项目建设、环境影响、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向您反馈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