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李杰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制约瓶颈如何突破?改制职工的生活如何保障?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契机如何把握?在历经多轮机制体制改革下,羊楼洞茶场再亮“手术刀”,以“保民生、促生产、谋发展”三项举措,促进茶场居民生活及生产绩效水平回升,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羊楼洞茶场国有面积35平方千米,其中茶园面积10445亩,常住人口5700余人,下辖八个分场、三家规模企业、三十余家民营企业。由于上世纪50年代建制,其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改制后均不同程度存在人口流动性大、生产力不足、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
“破解问题,首先要从茶场群众的切身利益抓起。”羊楼洞茶场党委书记刘继明十分坚定这一点,“部分分场居民水、电、路等基本配套还停留在上世纪水平,何谈幸福感?改!”
“改”!八王庙分场居民马炎昌对于这个关键词感受颇深。
羊楼洞茶场八王庙分场居民马炎昌说:“原来都是泥巴路,现在都是水泥路了。晚上很多人都在这里搞文艺活动,跳广场舞啊,很多的。再就是我们四周的灯光都亮了。比以前好得多了,现在住在这里比较幸福。”
整洁的公路直达家门口,设施齐备的球场丰富了居民闲暇的生活。改水、改电……居民的诉求在哪,改进的步伐就跟进到哪。在羊楼洞茶场赵李桥分场,党支部书记罗水平说起茶园内的扶贫公路满是喜悦:“白天是生产路,夜间是休闲步道,这就是一条民心路。”
羊楼洞茶场赵李桥分场党支部书记罗水平告诉记者:“今年也加大了投入,通过扶贫资金,修了一条扶贫公路,有利于将来采(运)茶,职工的休闲,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羊楼洞茶场还计划将下辖的八个分场整合为四个社区,把茶叶生产“小而散”的分场变为“专而精”的大社区,从而更好地实施“改”,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
赵李桥分场的汤腊英一辈子都在与茶叶打交道,从采茶、制茶到承包茶园,与茶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茶园大多是建场初期的茶树品种,至今已有70年,品质与产量均难以保证。汤腊英说:“好多承包户都不敢接了,实在可惜!”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名优茶的利润空间和市场比重更大,这就要求必须从树冠转化、茶树根系更新、新品种种植等方面对茶园进行改造。“改”,是一个要“动刀子”的过程,为了提高茶园承包户的积极性,各项保障措施也相继跟进。
羊楼洞茶场赵李桥分场承包户汤腊英说:“羊茶总场制定了一整套奖励方案,每一亩减免300(租金),连续三年,所以这样我们就有决心有信心,把自己的茶园进行改造。”
羊楼洞茶场党委宣传委员叶昌贵说:“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场党委积极做出决策,想通过三年的时间,把全场6000多亩茶园进行改造,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也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茶场党委班子一方面关心承包户的生产,同时积极拓展茶企业技术革新和新一轮发展。羊楼洞茶业、中粮投资赵李桥茶业、大德和茶业……一个个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投产使用。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亿茶业,挖掘千年茶史,重振万里茶道,造福亿万民众”的号角,茶场在“公司+合作社+运营团队”的模式下不断壮大。
赤壁佑香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方银说:“为了提高茶园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场党委支持下,我们合作社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对加工企业进行了提档升级。”
编后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取得重大进展。羊楼洞茶场积极顺应新形势发展,从旧体制、旧模式中走出来,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新,破解制约性症结,谋划高质量发展。
审核:方念垓
编辑:聂燕婷
(责任编辑:聂燕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