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吕蓉 黄富清
前言:金峰山又名金紫山,方圆二十五公里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曾诞生了著名的鄂南红二师。许多有志之士在历次战斗中,为民族解放而壮烈牺牲在这里。赤壁市在金峰山创办了红色教育基地,牢记这段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代,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
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了遍山的花朵,因而这种花便名为杜鹃花。
每年4月清明时节,金峰山上便开满了火红的杜鹃花。它那朝天的喇叭似乎在告知人们长眠于此的勇士们的故事,吸引着人们重走险要的革命之路,在绿水青山中,缅怀先烈英勇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4月17日,融媒体中心记者一行前往茶庵岭镇金峰山,听刘书亮书记讲述先烈英勇事迹,登顶金峰山,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登山杖、登山鞋、登山包,在金峰山脚,打量着这位“全副武装”的登山向导,65岁的老人、茶庵岭镇金峰村老支记刘书亮,初次见面便展示出了他强大的“红色基因”。
为了将金峰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曾在乡镇担任过党委书记、科局担任局长的刘书亮,退休后应群众呼声,回到村里任党支部书记,大刀阔斧地改变村容村貌,修成了“致富路”,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为一批又一批来金峰学习考察的党员干部做向导,一遍又一遍陪同登山,讲解金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这里原本是个屋场,烈士们葬在这里,让金峰的子孙们传承红色基因。”从平阔的山脚下烈士纪念碑旁,走到一条水泥陡坡尽头,便是烈士陵园。在肃穆的烈士墓碑下,安息着为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英烈们。
“李绍先和汪子霞用三条半枪建立了蒲圻赤卫队,他率领赤卫队打土匪、袭击县保安分队和地方民团,不断获得战果并将队伍扩建为鄂南赤色游击队,后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鄂南第二师。”刘书记说,在金峰这块热土,牺牲了三位有影响的烈士,留下了许多故事,他们的牺牲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被一代代的传承。
从烈士陵园旁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艰难地穿梭在险峻的山间,探寻曾经发生过故事的革命之地。经过“百步十八弯”“爱泉”“云天井”,历经一个多小时到达“虎歇坪”,终见红艳艳的杜鹃花,开在崎岖险路两旁。
“这些杜鹃花几乎都有一百多年的树龄,见证了那段时期的历史。”被尘封的历史,借由杜鹃花灿烂展开。形似喇叭的杜鹃花像极了战士口中正在吹响的冲锋号角,在烈士热血的滋养下格外红艳。站在“虎歇坪”,透过大片紧紧拥簇的火红花朵,仰望着金峰山顶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老支书的讲述,让革命的精神力量渗透了全身,那一路攀登的艰辛疲惫一扫而尽。
“马上登顶了,路更险峻,我上前头带路,大家注意安全。”正如老支书的预警,从“虎歇坪”至“天鹰门”登金峰顶的路,不算远,但奇险,一脚宽的沙石路下便是悬崖,“我们现在眼望的‘绿水青山’,正是当年革命先烈们在险峻金峰山的奋战换来的。”
手脚并用爬上金峰顶,春日映照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与遍布山野的火红杜鹃花交相辉映。在金峰顶,刘书记在讲过去的故事,传播红色基因,我们在铭记,在感恩,也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