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柯建斌 特约记者 谭盈门 通讯员 黄妮妮 宋东
公元208年,三国长江战事酣。自兹,火烧赤壁千年传。如今,赤壁市再借那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的东风,全速推进全域旅游。
一季度,赤壁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77.92万人次,门票收入3586.28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4.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8%、9.6%。
全面提档升级
近年来,赤壁市注重顶层设计,确立旅游业作为“四大基地”杠杆之一;注重高位推进,成立由市委书记江斌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实行创建项目清单制,出台《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文化底蕴深厚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清爽秀丽的陆水湖、神秘幽深的玄素洞、烂漫绚丽的葛仙山樱花、清翠古朴的万亩茶园等十几个全国知名旅游风景区不断提档升级;赤壁砖茶闻名“一带一路”,五洪山温泉水质优良,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赤壁诸多“引客”要素,如散落的珍珠,通过全域旅游而串珠成链。
“赤壁之战”的历史IP使钟情于文化传承的消费者对赤壁这座旅游城市心驰神往,现代化交通网络又为八方来客的这份情结插上了翅膀。目前,通过赤壁市的高铁已达几十列,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可以通过高铁快速抵达赤壁;万里长江依境而过,使得赤壁成为国际游轮的停靠点,快捷便利的交通为赤壁全域旅游加重了砝码。
再树品牌,丰富公共形象内涵。该市面向全球发布“万里寻茶道,赤壁借东风”旅游城市形象口号和标识,首次以一个“公共品牌”对话世界;推出“赤壁宝宝”卡通形象,以及赤壁旅游城市智慧导览系统和赤壁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示赤壁“包容、开放、并蓄、成功”的城市形象。
据赤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陈涛介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每年接待“茶道寻源”专线游客近2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年产值过8亿元。
全力冲刺攻坚
“我们始终坚持把赤壁1723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盛文军如是说。
赤壁市以打造“华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战略,以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在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上,发力发展“旅游+”。
2017年重点旅游项目14个,赤壁古战场创建国家级5A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武汉卓尔文旅集团投资23.5亿元的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项目启动建设,投资5.4亿元的万亩茶园•俄罗斯方块小镇即将开园迎宾。
浙江颐高集团“美丽乡村”运营平台落户赤壁,启动1+2+N发展模式,推出了沧湖“荷站”乡村游客接待中心、“荷色”民宿、“荷香”旅游厕所、“荷仓”乡村购物中心四大组合产品。
大力推行会讲故事的“视、听、嗅、触、味”五觉厕所建设,在城乡、主要干道共完成新建、改建60余处旅游厕所的建设任务。
“赤壁旅游勤于创造机遇、敢于抢抓机遇,善于把握机遇,党政发力、部门合力、社会协力,做到了咸宁首家、湖北首发、全国首批。”咸宁市旅游委主任郑华成对赤壁的旅游工作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全域融合发展
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李志雄对全域旅游比较关注,他建议,整合包装赤壁旅游景点,与其他5个县(区)联动,形成咸宁旅游圈,让游客脚步走得下来、行李留得下来、心情驻得下来。
全域旅游时代,人们会为一幅美图、一顿美食、一番美妙而赶赴一座美城。
赤壁,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消费者的旅游观念在改变,决策者的服务意识在倍增。“现在不是做景区的时代,是做目的地的时代。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赤壁旅游的IP矩阵”成了赤壁市上下的共识。
优化机构,该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强化综合管理、统筹协调职能;增加财政全额拨款编制,用于壮大执法力量。赤壁旅游第一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分局集中挂牌;联动公安、交通、旅游、工商、文化执法等23家相关单位,共同建设“1+3+23”的“一站式”旅游服务、旅游协调、旅游体验新格局。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这次机构改革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启示赤壁要集红色绿色古色文化于一体,推动大气赤壁旅游,弘扬大美文化赤壁。”土生土长的赤壁人汤葵信心满满地接受采访。
目前,赤壁已打造涉农旅游点近400个,一批农旅一体化休闲观光园区和乡村旅游带快速形成。在完善公务服务体系上,两年内已完成投资2.6亿元,改扩建旅游公路8条,树立旅游标识638块;投资近千万建成万亩茶园自行车慢道;投资7500万元的芳世湾大桥竣工;投资近32.5亿元的赤壁长江大桥已全面开工建设。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赤壁旅游红红火火,赤壁旅游开发建设进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