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富清 张升明 通讯员 孙睿
车子顺旅游快速通道,在距三国古战场3公里处,顺路标右拐,眼前突然一亮。纵横交错的马路干净整洁,两旁绿荫葱葱,房屋错落有致。迎面而来的墙壁上,一幅幅村容村貌的特色画幅,与路旁自然景物虚实相应,真假相融,让人忘了身在农村。
这是柳山湖镇,湖北省“文明乡镇”、“2017年综治维稳先进集体”。而我们所在的村庄,更是“全国文明村”——柳山湖镇腊里山村。
身处这一片葱茏之中,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集移民安置区、血吸虫疫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湖区乡镇。提起当年,路边的老人仍然心有余悸,口里只有两个字:“苦哇。”
不堪回首的历史
说起三峡大坝,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要是说陆水大坝,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1958年,国家为取得三峡大坝建设资料,决定在全国选择一处地方,修建一座三峡大坝试验坝,为三峡大坝的修建夯实基础。经过无数专家在全国各地的实地勘察,最后,这座试验大坝选中了赤壁市陆水河上游。
从试验大坝选中陆水河开始,赤壁市(原蒲圻县)南郊的2000多户9000余人的生命中,就刻上了一段无法言说的记忆。
87岁的老人魏巨泉回忆起那段日子,至今还几度哽咽:“我是1969年的11月,最后一批搬迁到柳山湖的。我第一眼看见的只有芦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我们天天就在沼泽地里割芦苇,要把它造成田。可是沼泽下面就是血吸虫呀,苦哇!白天割芦苇造田,晚上回到家,一家七口就住在20多平方的兵营式房子里。那是土坯房,房子也是建在沼泽地,房子的地面上,泥巴都没干。苦哇!”
老人介绍,虽然在那个时代的鼓舞下,大家都干劲十足,可是遍地的沼泽,里面钉螺密布,血吸虫泛滥,水稻是种不成的。大家便在沼泽里挖沟渠,排水,将沼泽地晒干,改种小麦、棉花。但由于地势低洼,加之沼泽地里人工挖的沟渠也不结实,只要稍有下雨,沟渠毁了,种下的庄稼就淹了。曾经在1996、1998、1999年,三年里颗粒无收。
“当年,提起柳山湖,人们真的是闻湖色变。”柳山湖镇宣传委员孙睿介绍说。人们称这里是四窝子:虫窝子、水窝子、穷窝子、气窝子。
为什么是气窝子?魏巨泉老人说:“我们从山清水秀的陆水河畔搬下来,成了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的难民,这心里有怨气。领导也受气哦,他们努力向上面争取资金,希望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可是实在是积疴太深。”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住在三室一厅的两层楼房里的魏巨泉老人,在我们采访结束时,握着我的手:“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呀,比过去的有钱人还要安逸十倍呢。”
老人的脸上,笑容灿烂。
安定幸福的现在
跟随着柳山湖镇易家堤村支部书记吴义元的脚步,我们走进了该村的产业基地:宏江葡萄产业园,该园共种有葡萄1000亩。种葡萄的大棚为全钢筋架构,吴书记边走边介绍:“2006年,我们移民的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那一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移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不仅帮助我们修建了楼房,还给我们兴修水利及基础设施。”在吴书记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眼前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延伸到田野的每一个角落。在田畈中间,一条宽8米的水泥护砌的渠道里,滔滔流水向着远方奔流不息,移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淹了庄稼。村民们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大兴产业。村里除了1000多亩的葡萄园,还有2000多亩的稻虾轮作基地。仅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
柳山镇党委书记鲁锋介绍说,为改善移民生活生产条件,从2006年开始,政府加大对移民的扶持力度。累计改造移民危房户1995户,完成24.77公里的五大干渠清淤护砌血防灭螺工程,完成腊里山排灌泵站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及镇村卫生阵地建设、中心学校建设等,确保了移民在住房、生产排灌、饮水、就医、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的安全与便利。
有了党和政府撑腰,移民们胆子更大了,干劲更足了。近年来,易家堤村立足产业特色,引领产业发展,多次聘请专家举办特色种养殖、经营管理等实用技术和创业知识培训。全村共培养、发展致富能手12人,在他们发挥带、引、帮作用下,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幸福的日子,正朝着移民挥手致意。
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易家堤的移民博物馆,我看到一本1972年的账本,上面写着“保胜”字样。我问身旁的该村致富能手吴宗祥:“这是什么意思?”
他望着两个字端详半天:“这个好像是我爷爷的名字。”
“哪个是你爷爷的名字?”一旁的村支书吴义元纠正说:“那是我们移民前的家乡,陆水河畔的保胜大队。”
一席话说得现场的人哈哈大笑。
但对于1986年出生的吴宗祥来说,这并不好笑。虽然过去贫穷的日子还记忆犹新,但他们显然已经开始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做了一个新时代的逐浪儿。2013年,本来在外打工的吴宗祥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头脑活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也很敏感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新时代的农民,在家里做起了葡萄基地。
而柳山镇在为移民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同时,更在为他们的增收致富而谋划着。根据该镇紧邻三国赤壁古战场及赤壁旅游快速通道的地理优势,建设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600万元,解决周边400余人就业。
同时,该镇依托湖区资源优势,引进赤壁坤元农业、成都绿态果业等公司合作社,建成了总共近7000亩的水生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果蔬基地。目前,三大基地已完成部分排灌渠道护砌、生产便路、供电线路及钢架大棚等设施。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1亿元,可直接促进移民每年人均增收680元。
为盘活农业资源优势,该镇更是大力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流转土地500亩,建设产品加工产业园。目前以完成基地内道路、供水、供电和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柳山湖镇,在经历了三代移民们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后,在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后,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昔日的“穷窝子”“虫窝子”“水窝子”“气窝子”,正迈开大步,跨越在柳山湖——这一片珠宝滩上。
(责任编辑:舒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