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她是病区的“秘密武器”:为了尽快收治病人,启用病区,她三天没有“沾床”,就像是一台“永动机”;防护工作,她抓得严、管得细,是医护人员的“守护盾。她还是护理战队的“指挥官“、提供生活物资的“大总管”、舒缓紧张情绪的“心理师”……
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钱红英,今年49岁,她带领100人护理团队,在武汉工作50天近300个班次,收到患者实名感谢信30余封,赢得了患者和当地医院的赞誉。
责任:连续奋战三昼夜
“我是党员,我已经准备好了。”2月9日,苏州260名医护人员集体出征,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曾参与SARS、H1N1和H7N9禽流感抗击一线的钱红英,和同事一起勇敢逆行。
到武汉的第一个晚上,钱红英冲锋在前,第一批进入病房。经过一夜忙碌,病人安顿下来了,她却不肯回宿舍,要挨个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你,口罩漏气了,重来!”“小刘有点紧张,我最担心她!”“弯着腰坐在那里的是谁,不舒服的话要赶紧撤出来!”……队员都劝她赶紧回去休息,可是钱红英说,“不行,不看到你们每个人穿戴好了,我不放心!”苏州二队的医生和护士都说,听着钱老师的“唠叨”感觉很亲切,就像多穿了一层隔离衣,戴了一道“护身符”。
完善流程、培训沟通、协调物资……在钱红英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在“战疫”前线火速建起三级护理管理模式,仅用26个小时就顺利启用病区,接管光谷院区51张重症病床。因为整整三昼夜没“沾床”,队员们称她为护理团队的“永动机”。
“到武汉以后,我的心里只有两件事。一是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二是让队员安全回家。”钱红英说,作为护理领队,自己一刻不能松懈。
专业:严防死守抢救生命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需要24小时不间断守护患者,不仅直面病毒的风险大,还要具备快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
79岁的占奶奶是武汉使用有创呼吸机、病情好转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月11日,占奶奶一入院,钱红英就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钱红英与护理骨干制定护理预案,包括患者意外拔管、病房意外停电、管道意外滑脱、中心供氧停止等,并在床边备好简易呼吸球囊、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材、药品。3月9日,占奶奶病情加重,需进行气管切开。但切开过程,患者气道内的病毒将随飞沫喷出,这无疑将大大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危急时刻,钱红英提出采用最高级别的持续正压防护服,立即调借正压头套。
3月27日,根据病区合并要求,病情好转的占奶奶要转院,整个转运需要45分钟。为了让占奶奶安全转运,钱红英提前演练和精细准备,全程参与转运。看到转运过程的湖北电视台记者也不禁赞叹:“这是我见过准备最为充分的团队。”
情深:不懈、不易、不悔
“不懈、不易、不悔!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回忆一线战疫的经历,钱红英说她内心只有感恩,幸福而充实。
在武汉期间,为了更方便地传达指令,苏州和当地医护人员建起“抗疫护士长群”,两地医护人员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相知。即使已经回到苏州,这个微信群依然活跃,她们时常互道问候。“与武汉医护人员一起奋战的这段时间,也让我们学习了同济医院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与其说我们是来驰援的,不如说我们是来学习的。”钱红英说,在武汉期间,光谷院区护理部经常协助开展工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钱红英一贯的工作作风,在苏大附一院,钱红英管理的病区一直是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她也成为科室同事争相学习的行动标杆。9月9日,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第二天,钱红英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我只是代表他们领奖。”钱红英说,回到苏州的本职工作岗位后,将会加倍努力,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回报国家和党的培育之恩,以及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