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我帮您换一袋生理盐水冲管,有什么不舒服就跟我们说。”赴京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回苏的第二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长钱红英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病人是她永远的牵挂。查看患者病历,为年轻护士讲解操作规范,确认病人药剂对不对……一个下午,她忙得停不下脚。
49岁的钱红英是江苏省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2月9日进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后,她带领100人的护理团队工作50天近300个班次,赢得了患者和当地医院的赞誉,仅患者实名感谢信就收到30余封。
抗疫影像回放
仅用26个小时接管51张重症病床
“我是党员,已经准备好了。”2月9日,苏州260名医务人员集体出征,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曾参与非典、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救治工作的钱红英,和同事一起勇敢逆行。
到武汉的第一个晚上,钱红英冲锋在前,第一批进入病房。经过一夜忙碌,把病人安顿下来了,她不肯回宿舍,要挨个检查白班人员的防护措施。
“你,口罩漏气了,重来!”“弯腰坐那里的是谁,不舒服要赶紧撤出来!”队员都劝钱红英回去休息,可她说:“不行,不看到你们每个人穿戴好,我不放心!”医生和护士都表示,听着钱老师的“唠叨”感觉很亲切,就像多穿了一层隔离衣,戴了一道护身符。
完善流程、培训沟通、协调物资……在钱红英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在战“疫”前线火速建起三级护理管理模式,仅用26个小时就顺利启用病区,接管光谷院区51张重症病床。因为整整3个昼夜没沾床,队员们称她为护理团队的“永动机”。最后,上级领导不得不下达强制休息令:“请一定照顾好自己!即刻执行!”
“到武汉以后,我的心里只有两件事:一是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二是让队员安全回家。”钱红英说,作为护理领队,既要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监护管理,又要照护整个团队的生活,一刻也不能松懈。
直面感染风险准备充分才能安全应对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护理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进行。医护人员不仅感染风险大,还要具备快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
79岁的占奶奶是武汉使用有创呼吸机、病情好转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月11日,占奶奶一入院,钱红英就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与护理骨干制定护理预案,内容包括患者意外拔管、病房意外停电、管道意外滑脱、中心供氧停止等情况,还在床边备好简易呼吸球囊、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材及药品。
3月9日,占奶奶病情突然加重,需进行气管切开。切开过程中,患者气道内的病毒随飞沫喷出,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危急时刻,钱红英提出采用最高级别的持续正压防护服,并立即调借正压头套。
3月27日,根据病区合并要求,占奶奶要转院,整个车程需要45分钟。为让占奶奶安全到达,钱红英提前演练、精细准备并全程参与护送。看到转运过程的湖北电视台记者不禁赞叹:“这是我见过准备最充分的团队。”
抗疫精神感悟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为了人民健康全力以赴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钱红英激动万分。这句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回想抗疫经历,面对重症患者,她和队友们全力以赴,与病魔较量,跟时间赛跑,一次次解除生命危机。
“不懈、不易、不悔!我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作为战“疫”亲历者,钱红英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始终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钱红英一贯的工作作风,在苏大附一院,钱红英管理的病区一直是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她也成为科室同事争相学习的标杆。
“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我只是其中一分子。”钱红英说,自己在抗击疫情战场上接受了洗礼,是一段难忘经历。护理工作平凡、忙碌、琐碎,要想做好事情,得有一股拼劲。“今后,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扬抗疫精神,为了人民健康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务人员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