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采风报道② | 两山理念勾画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蓝图

赤壁融媒体记者 舒勤 熊锦芳 实习记者 江可

“要通过‘小切口’,探索新模式,精心打磨样板示范,争取形成流域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在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上,赤壁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坚持“两山”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乡村振兴新生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数字赋能,创新发展新模式

11月7日,在赤壁市两山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大屏上,赤壁市农村产权交易大数据实时更新着。“在上面,我们能够看到羊楼洞农村产权交易的实时数据,也能通过实景VR技术查看挂牌土地详细情况。”羊楼洞运营中心工作人员代梦玲介绍。

打开智慧农场APP,石人泉村两山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的贝贝南瓜、萱草套种玉米即将上线。“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联合的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构建立体式农产品销售网络。”代梦玲介绍,农户的农产品不愁销。

在全面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中,赤壁让大数据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突破口,以数据推动农业生产的可视化与智能化,着力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真正实现产业转型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通过大数据平台共审核挂牌项目54笔,面积2.2万亩,挂牌金额5600余万元;累计成交10笔,面积3200余亩,成交金额1046万元。

成果共享,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我们将碎片化的‘小田’变为集中连片的高品质‘大田’,采用机械化播种、收割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真正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羊楼洞运营中心负责人王喜俊介绍。

在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中,赤壁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点“小田并大田”,探索“9+1”分配模式,整合区域内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生产效率,构建“两山公司+社会主体+村集体+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社会主体后,不仅能得到土地租赁费,每年还能获得5%的利润分红,参与务工的每年还有额外3万元的收入。”王喜俊说,“小田并大田”试点自实施以来,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同。

小流域目前流转土地555亩,百花岭村143亩,石人泉村94亩,羊楼洞村318亩,在已流转区域内推行“小田变大田”,通过田块置换合并,大多实现了路相连、渠相通,达到富小农、壮主体、稳粮食的预期目标。

资源下沉,提供农业综合服务

在石人泉村两山蔬菜种植基地,数十位村民在辛勤劳作。赤壁市通过村级合作社在羊楼洞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引入市场主体赤壁市益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湖北益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种、产、加、供、销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建成两山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优化时间管理,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实现增收。采购农机、冷链、耕种等设备150万元,引进农资、无人机、农业培训等专业农业服务公司7家,基本实现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开展联农带农,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农户一站式地解决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和面临的困难,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目前,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赤壁市坚持“两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流域治理模式,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如诗画卷”正徐徐展开。

审核:吕蓉

编辑:熊锦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