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袂 翻转课堂 赤壁元素 创新教学 在一堂别样的社会实践课程中走近《最可爱的人》

赤壁融媒体记者 李杰 通讯员 元娟 宋涛

70年前的冰雪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扭转朝鲜战场局势的长津湖战役;70年后的赤壁一中,《我的祖国》歌声响彻学术报告厅。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社会实践课程——大手拉小手,走近《最可爱的人》在赤壁一中热烈开讲。

课堂上,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东湖学院、赤壁一中、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四校采取实地观摩、情景朗诵、演唱、快板等多种教学形式和阅读方式,大手拉小手学习红色经典;国家一级演员,《洪湖赤卫队》第四代“韩英”扮演者马娅琴领唱《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四校朗诵《致敬最可爱的人》等,让学生们悦享红色经典,从最可爱的人中汲取奋进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徐彤妍:“通过走进实践基地,我们对这些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了解。”

武汉东湖学院学生赵子安:“这个课堂跟我们以前的传统性的课堂是不一样的,通过直接走进红色基地和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我们的红色精神,让我们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什么。”

在这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中,华中师范大学王丽老师除改变教学形式,推行翻转课堂外,还融入了许多抗美援朝有关赤壁的元素。如从羊楼洞烈士陵园引出赤壁退休民警余发海为烈士寻亲的感人故事;从武汉东湖学院学生张汉杰迎接志愿军战士遗骸回国的报道,引出赤壁籍红色作家余玮对学生们的鼓励。

武汉东湖学院学生张汉杰:“这堂社会实践课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跨越年龄段的学习过程。”

赤壁一中学生何静娴:以前,我可能会觉得这些红色故事就只是书本里面的故事,但是通过这个课堂实地考察,在嘉鱼和羊楼洞亲身体会到了这些故事,对此,就有一个更深刻的感受了。”

赤壁一中学生王妮娜:“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力量,我觉得红色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精神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了我要坚持我的信仰,要有信仰的力量,要继续勤奋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尽自己努力去为这个社会作贡献。”

同学们在红色经典学习中深刻领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同学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传承人。同时,也让红色思政课、新闻专业课、社会实践课实现了创新性融合。

赤壁一中党委书记 校长宋爱明:“这样的课堂形式非常的生动丰富,而且贴近学生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我觉得这样一改传统刻板说教特点的红色课堂,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赤壁市教育局副局长雷靖望:“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一起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共同的感受他们身边最可爱的人,共同缔造一种中国信仰,中国力量,共同来寻求怎样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当中,来成为他们脚下这片最可爱的土地上的一群最可爱的人。”

《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是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创的社会实践课程,课程探索“沉浸式走读”教学模式,将播音主持专业特长与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相结合,学生进行红色基地探访、红色文本阅读、红色文物讲解、红色故事宣讲等,运用“专家导读”、“名家精读”、“校际合读”、“大学生领读”等阅读方式,用专业话语讲述红色经典、用实践脚步传播红色文化、用青年作为赓续红色血脉。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万忆:“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红色经典作品,或者观摩一些红色经典的巨著的过程中,让他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这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教学和科研,我觉得再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来进行传播以后,能起到一种社会的教育的作用。”

审核:王诚

编辑:刘佳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