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丁铮铮
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从事猕猴桃种植研究15年来,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远赴新西兰学习先进培育技术,踏遍千山万水寻找良种,潜心培育突破种业“芯片”,推动国内猕猴桃跻身国际高端市场,其培育的6个高品质猕猴桃品种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授权,商业价值超过数千万元。
在官塘驿镇西湾村猕猴桃基地,袁炎良正带着农户给猕猴桃抹芽。猕猴桃树的抹芽,是猕猴桃树一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当年结果枝的正确去留和下年结果母枝的预留和培养,更关系到果子的大小和品质,对当年的产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
湖北省猕猴桃协会会长、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有这样一种说法,“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蕾,疏蕾不如抹芽”,我们在早期就慢慢摸索着做,如果种植太密闭了的话,那果实就长不大,那质量肯定是赶不上去,长不大的话,它品质各方面都有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抹芽,把它疏稀一点果实就长得大一点了,而且对这个树体也有帮助。
赤壁是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原产地之一。2008年,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当地建设五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这则消息,让当时还是工人的袁炎良激动不已,他当即辞去工作,转身投入猕猴桃种植研究。一有机会,袁炎良就带领团队外出考察学习,前往世界知名猕猴桃种植基地新西兰纳皮尔“取经”。目前,袁炎良已收获并培育出了包括红心、绿肉、黄肉等多个优质猕猴桃品种。
湖北省猕猴桃协会会长、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里面有炎农1号,有先沃4号,有先沃7号,还有从湖南引进的。比如说先沃4号,已经在我们这里表现得非常好,它丰产性又耐粗放,它的个头大,风味也更好,西湾这里有200亩标准的先沃4号,第一年挂果的时候,我这里就达到了每亩地3000多斤产量。
不仅在种业“芯片”上孜孜以求,迷离授粉机、采果袋、采果平板车……这些都是袁炎良研发出来的猕猴桃种植“神器”。对这些科研成果,袁炎良总是无偿与果农分享,帮他们提高种植效益。随着袁炎良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果农邀请他去做技术指导,他总是有求必应,用脚步“丈量”各乡镇的猕猴桃基地,先后带领130多名当地种植户走上致富路。
赤壁市官塘驿镇西湾村村民刘兴华:过去就是单一地种田、种水稻,那现在兴农公司在我们这里扎了根以后,如果我们把家里田里的事解决完了之后,就在兴农公司这个基地上做果园的事,一年的收入大概四五万块钱,每个村民可以在这里打工增加收入,还可以在家里种着田,生活还是可以的。
通过不断提高果园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化种植水平,袁炎良带领基地先后通过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LOBAL-GAP、出境果园认证等多项国家(国际)农业规范生产认证,终于为赤壁猕猴桃拿到了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在业内,袁炎良有不少称号,比如“农民科学家”、“猕猴桃大王”等,可是袁炎良更喜欢自称为“猕猴桃农民”。
湖北省猕猴桃协会会长、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培育新的品种,把各项的技术往上提,让我们中国的猕猴桃走出世界,再带领我们更多的果农跟着我们一起走向世界,生产出更好的猕猴桃品种,我们的目标是种植技术这块,我们赶上并超越新西兰。
审核:王诚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