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吕蓉 马春霞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去年,赤壁市陆水湖街道玄素洞村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经由“面子”到“里子”变革,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红白理事会推动、村规民约约束,如今文明新风吹拂乡间。
“按照以往的风俗办白事,至少要花七八万,我们村开展移风易俗后,我奶奶去世只花费了两万多。”3月28日,玄素洞村网格员任柏河提起殡葬改革带来的变化,很是感慨。
实施殡葬改革前,当地一直盛行着先辈传下来的白事习俗:请阴阳师父看日子下葬,停灵时间长达十五天左右。这期间要请“八抬”送葬,歌师唱夜,道士作法,宴请亲友,派发烟酒,燃放鞭炮等等。最重要的是“八抬”八个抬棺人的费用,高达三四万元,并且谁家白事给“八抬”的钱越多,谁家就越有面子。为了人情面子,有的人家还欠下了外债。
针对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玄素洞村作为咸宁市移风易俗试点改革村,成立工作专班,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屋场会。在充分听取并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修订村规民约,约定能办的红白事清单,明确礼金、餐标、桌数、人数、天数、礼车数等上限,减少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
同时广泛动员党员干部、驻村队员、“五老”人员、乡贤等组建“N”个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还建强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网格员任柏河的奶奶去世,是该村开展移风易俗后的第一位逝者,任柏河主动找到村党总支书记谭军表示,不看日子、三天下葬、桌数控制10桌以下,取消搭台唱戏和高额回礼。最终,这场丧事较过去的风俗减少了60%。
在婚事改革中,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卢银波介绍,针对过去存在的“15万不算多、20万才起步”等要价现象,玄素洞村划定“硬杠杠”,彩礼不超过10万元,宴席控制在20桌内。村民卢建民感到“经济压力大大地减少了”,其儿子婚礼彩礼减至5万,孙子出生宴请压缩到6桌。
“过去村民辛辛苦苦干一年,大半收入都花在随礼上。”玄素洞村党总支书记谭军表示,村民对这种变味的人情往来早已深恶痛绝,只是没有人愿意当那只“出头鸟”。
如今村里明确婚丧、出生等不得大操大办,周岁、升学、谢师、参军、乔迁等非婚丧事宜不办,随礼不超300元。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履约践诺,在“关键少数”带动下,该村顺利实现从“死要面子活受罪”到“重情轻礼树新风”转变。
该村还积极探索“甜瓜+”积分制,与周边爱心商超协调,以积分兑换形式激励村民开展文明婚丧,推进移风易俗。
当前,赤壁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玄素洞村经验复制推广,在全市14个乡镇(街道)开展移风易俗大宣传,下好移风易俗“一盘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