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烟雨氤氲的暮春时节,赤壁市年轻干部经济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在长兴县完成最后一站调研座谈,为期十天的县域发展学习活动圆满收官。这座浙北小城以立体鲜活的发展图景,为学员们展现了传统工业强县向现代化生态新城转型的创新样本。
本次研修以“县域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命题,围绕“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四大维度,采用“理论授课+场景教学+案例研讨”三位一体模式展开。在天能集团,铅蓄电池产业的智能化改造路径揭示了传统工业破局之道;七斗漾河蟹养殖基地的“合作社+农户”模式,演绎着从政策输血到产业造血的共富实践;太湖龙之梦乐园的巨型沙盘背后,是采石场废墟上崛起的文旅产业航母传奇;而顾渚村则将《茶经》的千年文脉注入农家乐集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具象化。
作为调研压轴环节,水口乡顾渚村的专题研讨引发深度思辨。这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亿元的“长三角后花园”,用二十年完成从闭塞山村到短途度假胜地的蝶变。座谈会上,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宇华以民宿审批改革为例,解析制度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我们建立‘环保信用+发展权限’联动机制,将污水处理等环保指标纳入民宿评级体系,达标企业可获得经营规模扩容资格。这种‘标准先行+动态调控’的模式,既守住生态红线,又释放产业活力。”乡村振兴需要每个治理单元都成为精密的齿轮。正如顾渚村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位不在显,有为则名。
长兴考察恰似多棱镜,既折射出县域治理的系统性挑战,更映照着破题攻坚的方法论启示。我们将带着“长兴经验”的种子,在各自领域培育适合本土的创新之花。这场关于县域现代化治理的思维激荡,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春潮,涌向更广阔的发展场域。
通讯员:魏渊 黄镇锟
审核:吕蓉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