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赤壁市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探索出以“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民间文体协会+志愿者组织”的创新模式,打造“美好生活的加油站”。
建立文化阵地,筑牢文化之基
2024年5月28日,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在原群艺馆(老馆)挂牌,阵地只有两间办公室和一个共用的舞蹈排练室。
如何能让小空间也有大作为,让小空间也能大放光彩呢?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何保林在沉思。经过一番思虑,何保林决定与各社区联手,实现共建。很快,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就与17个村、社区紧密携手,共建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共50余支,并且,还统筹辖区文化资源,成立了赤壁市旗袍文化艺术协会、赤壁市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开展了多种文体活动。
队伍壮大了,阵地的活动空间相对就更小了。去年,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在北街社区的支持下,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立“蒲圻文化站舞蹈公益课堂”,为辖区文艺队排练创造了新的条件。通过社区利用小区民房建成了一个“文化驿站”,给各民间文体社团、爱心企业提供一个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搭好文化舞台,拓宽文化内容
“文化站的职责就是要组织开展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何保林说。
为提升基层文艺团队的整体素质,蒲圻街道文化部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活动,并开设多种公益课程,甚至组织开展专场学习讨论会,让各基层文艺服务队能明晰新思路,锚定新目标,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打造了“践行文明公益行”项目,引领各社会民间社团发挥文艺宣传力量。“新春文化惠民”“千人广场舞”“社区文艺活动”“民间优秀节目会演”“街角音乐荟”“跨年夜”等品牌文化活动,绘出文化繁荣之景象。当嘉树农庄的辣椒滞销无门时,蒲圻文化站组织开展“一代天椒”奏响乡村振兴助农行动,化解了嘉树农庄的销售难题。为宣传赤壁市凤凰山庄,蒲圻街道文化站通过文化活动引导周边县市区文化站组织500人打卡和800人的跨年夜活动,为景区宣传和引流。在万里茶道汽车集结赛中,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携手崇阳白霓镇文化站共同组织800余人开展“舞动浪口、一起向未来”交流活动,给万里茶道汽车集结赛添足人气……
打造文化特色,创新文化品牌
据了解,仅2024年,蒲圻文化站就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逾百场次,服务群众达5万余人次。
“仅仅是开展活动,那是零散的,是没有特色的,是无法形成品牌的。我们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自己的工作模式,让我们这个组织日日有交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年年有惊喜。”何保林说。于是,蒲圻文化站将“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民间文体协会+志愿者组织”当作新的工作模式,实现创新了工作模式,“1+1>3”的共赢效果。
“我们是赤壁市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的成员,但除了我们本身的活动外,我们也参与古城墙保护的志愿服务,也参与其他队伍开展的活动,我们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了。”赤壁市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雷文珍说。
在新的工作模式下,蒲圻街道文化站的“文化站+”成果已初现,工作已渐显特色,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和蒲圻文化驿站也被群众赞誉为“美好生活的加油站”。
通讯员:胡新华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