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张美玲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赤壁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科技赋能、质量筑基、品牌提质”为主线,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1月10日,2025咸宁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展区内,赤壁50家茶企的300余款特色创新产品集中亮相。茉莉青砖茶、按压式瓶装鲜泡茶、青砖茶乳酸菌等突破传统形态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洞茶古今”、“赤茶”、“真茶屋”等奶茶品牌现场制作青砖奶茶,醇厚茶香与清新口感吸引众多游客市民驻足品鉴。15家企业与赤壁茶企签订跨界融合合作协议,标志着赤壁青砖茶从“茶圈”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采购商华洋饮品有限公司oem负责人余智栋:我们采购赤壁青砖茶作为基底茶料,研发出一款茉莉青砖茶,明年预计将生产200万箱大概3000万瓶,整个产值会超过5000万元,原料大概也能够消化十几吨。我们经过很多消费者的盲测,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尝过咱们青砖茶的人对这个产品的口感都是称赞有加。
赤壁青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精准发力。近年来,赤壁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种植端夯实基础,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100亩、智慧茶园500亩、品种示范园100亩,累计投资9000万元完成1.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实现亩均增产1000斤,鲜叶品质优质率突破85%;在加工端提质增效,推动16家茶企新改扩建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引进清洁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18条,加工能力提升20%以上。如今,赤壁青砖茶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83亿元,“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29亿元,稳居全省茶叶品类首位,成为赤壁农业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除了青砖茶产业,赤壁市优质水产产业同样快速发展。在谈红鳝业1万平方米的恒温养殖车间,2万个养殖网箱整齐排列,黄鳝藏匿在翠绿水草间自在游动。30℃的恒定水温让黄鳝在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养殖周期从传统的15个月缩短至9个月,产量实现大幅提升。
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谈红:我们的口号是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引导一方,带动一片。通过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链条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渔民增收。

谈红的鳝鱼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680亩,建成繁殖用温棚5栋,实现增氧、供水、净化、投喂、排污、病害监测预警全过程管控,年产值达5000万元,累计培训鳝农800多人次,吸纳30余名周边村民务工,人年均纯收入增长约1万元。
柳山湖镇柳山村村民李五群:这份工作比较清闲,就像在家里做事一样,不需要在外面晒太阳,也可以坐下来,觉得比较轻松,也很满意。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引领带动。目前,赤壁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0家、农民合作社678家、家庭农场467家,带动8.1万农民增收致富。为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赤壁市成立16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对接各类经营主体平台,引导农户深度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达74.69%。
“十四五”期间,赤壁市还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聚焦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米、特色水果、优质水产、现代种业等主导产业,深耕产品品质、强化品牌塑造,累计获得“两品一标”认证20个,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2025年,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8亿元,比2020年增加53.2亿元,增长62.7%;农村人均收入达27560元,比2020年增加9213元,增长50.2%,赤壁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正描绘得愈发精彩。
一审/编辑:李淑岚
二审:王诚
三审:陈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