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医用防护用品极度紧缺。他临危受命,带领公司员工一个月生产了近3000万只口罩——
苏报驻相城区首席记者 袁雪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苏州艾旺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谢高云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只要机器不停,口罩就会增多,防疫物资就会充足,人民就会更安全。”谢高云说。作为相城区日产量最大的口罩企业生产管理部经理,谢高云临危受命,当起企业“大管家”,带领员工一个月生产了近3000万只口罩。
抗疫影像回放
排除万难保生产增产能
1月23日武汉封城,医用防护用品极度紧缺,这让刚回到西山老家,准备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谢高云坐不住了。
谢高云所就职的苏州艾旺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正是医用纺织用品。大年初一,谢高云便赶回企业,投入到紧张的复工复产中。
“人员不足、原辅材料不够,都是复工复产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谢高云告诉记者,当时,厂里300多名员工早已放假回家,只剩下极少的值班人员。为了有更多的人手,谢高云给员工们逐个打电话,动员在苏职工快速回厂准备生产,最终确定10多名员工可立即返岗。
人手问题缓解了,原辅材料问题更让谢高云着急。“我们有一个口罩生产车间,但是我们一直只做外销口罩,库存的口罩原辅材料都是保税料件,不能用于内销口罩的生产。也就是说,当时我们一件原辅材料都没有。”谢高云对记者说,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给各个供应商打去采购电话。
大年初二早上6时多,谢高云就赶到厂里,与同事们一起将原辅材料卸车。第一批物料满足了几天的产能,可以生产几十万只口罩。当天,车间里的机器转起来了,谢高云将2019年承接的外销订单全部暂停,所有机器全力以赴生产内销口罩。可看着转动的机器,谢高云并不轻松。
“机器开机难,确保不停产更难。”谢高云指着车间里正加紧生产的20条产线告诉记者,生产一个成品口罩需要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带等原辅材料,因为是全自动产线,这些原辅材料中缺少任何一个,就得面临停产。
“我们所属的APLUS集团公司有专门供应无纺布的企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订单任务,所以整个供应链都是比较紧张的。”谢高云说。为了确保原辅材料充足,他每天得接打上百通电话,与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沟通,“手机常常从早上接到中午就没电了。”
谢高云一边想方设法确保原辅材料不断档,一边反复琢磨着如何能迅速扩大产能。“当时车间里有8台一拖二的生产设备,可生产10多万只口罩,但这个产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谢高云决定将原本准备淘汰的一批半自动生产设备重新修复,再次投入生产。
复工复产两三天,企业的日产量就从近6万只口罩提高到近60万只;仅10天,所有口罩产线全部恢复生产,日产量超100万只。从1月26日复工,一直到5月份国内疫情好转,艾旺公司一天也没有停产,为武汉和全国医疗机构源源不断地提供口罩。
抗疫精神感悟
“这是属于大家的荣誉”
因企业相关负责人返乡过年,作为生产管理部经理的谢高云,在这场防疫物资保供战中临危受命,当起企业“大管家”,生产计划、物流、采购、仓库、进出口等每一个环节都得管。每天早上7时,谢高云就准时出现在厂里,一直要忙到晚上11时才回家,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国内疫情好转。
虽然辛苦,但在谢高云看来,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负起了一些社会责任而已。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厂上下所有员工齐心协力的成果,这是属于大家的荣誉。”谢高云总是重复着这句话。
疫情期间,谢高云感触最深的,是企业员工牺牲个人时间全力以赴保生产、保供应。
“复工初期,人手非常紧缺。当时,办公室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食堂后勤、门卫全部投入到口罩生产的各个环节,一、二、三线的所有员工冲在了生产一线,不计报酬,拼命地生产防疫物资。”谢高云说。
谢高云回忆,复工复产初期,物流车辆管控,当地街道与供应商所在地政府立即行动,迅速办理好相关手续,保障了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新闻里,一批一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个个匿名捐献箱抵达武汉,更让谢高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备的强大精神动力。
谢高云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将保留部分内销口罩产线,逐步恢复部分外销口罩产线,“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我们希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一份力。”
|